不能让乱花迷住了双眼
- 资源简介:
约4680个字。
不能让乱花迷住了双眼
慈溪阳光实验学校丁芳华
一次去听教坛新秀的展示课,很高兴自己可以从中学到一些新的东西。课程安排上赫然印着《我的母亲》(胡适)。八年级下册胡适先生《我的母亲》塑造了一位平凡、坚韧、宽厚、仁爱的传统中国母亲。同中国历史上大部分含辛茹苦的母亲一样,胡适的母亲也在艰难的生存境遇中体现出无限的母爱和女性的伟大。胡适的母亲作为寡母,后母,其心灵苦楚是常人难以体会的。正如胡适所说:“以少年作后母,周旋诸子诸妇之间,其困苦艰难非外人所能喻者。”理解母亲伟大的天性及胡适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及深度理解之情,超出了初二学生的接受水平,它揭示给学生深远、丰富的感受和思考只有在学生了解了时代和人生历练之后才能体会得到、体会得深。也许由于自己做了母亲后对儿子有了期待,便想以一个母亲的身份来分享同行对《我的母亲》的独特解读。
在我的祈盼中,执教老师出场了,是一位富有朝气的青年。他跟学生作了初步的认识之后便深情地读起了《疯娘》,学生和听课教师都深深被文章中半疯半傻的疯娘的凄惨经历和伟大母爱所震撼,几个感情丰富的学生甚至在大庭广众下唏嘘了起来。随着执教老师生情并茂朗读的终止,自己却猛然惊醒,将近20分种过去了,《我的母亲》这堂缠络着疯娘太多悲情的课怎么进行呢?执教老师有很强的驾驭课文的能力,通过句子填词的方式概括母亲的形象并进行了分析挖掘。我的脑海中却是挥之不去的疯娘形象,我想对今天再也难以亲近的“我的母亲”说声对不起了。学生的感受如何呢?执教老师很有调动学生的激情,可是学生似乎没对其激情做过多理会,下课后倒四下鹊起有关疯娘的议论声。
由于中考这条指挥棒明示现代文阅读的考查材料来自课外,当下进行的阅读教学就很强调课外材料的拓展阅读。以为不进行课外材料的拓展阅读学生的视野会受到限制,阅读能力得不到训练,考试时也会无所适从。但我却在这里想呼吁不要让课外阅读材料这丛“乱花”迷住了双眼。以下就我所听的《我的母亲》这堂课为例就如何进行课外材料的拓展阅读谈三点看法。
首先,选用材料应注意合宜性。《我的母亲》是胡适中年(40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很好地表现了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疯娘》虽是纪实文学,但故事以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鄂西北一个偏僻的山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年轻漂亮却又半疯半傻的“疯娘”所表现出的伟大母爱,弘扬的是孝亲敬老、回归真情的高尚品德。《我的母亲》和《疯娘》虽然体现的同是母爱的主题,但是两文其实在时代背景、主题层面、人物关系及语言风格上有很大的差异。《疯娘》可算是表现母爱题材的一篇特例,母亲这一人物现象半疯半傻,是不具有普遍性的。其形象除了对孩子的关系外,其他层面显得很单薄,劳动只能是最简单的打猪草,与丈夫、婆婆的关系只是一种依附的寄食关系,就算对儿子也一直是带着怯怯的讨好眼光的。“疯娘”身上缺少精神层面上的丰富东西,她只能说生了“我”,不能说育了“我”。课文《我的母亲》写的不仅是母亲对我直接的教育,还有对我在做人方面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是由于“我的母亲”对我的独特教育,使胡适深受影响,在文末他写到:“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零两三个月)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