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虎》导学案
- 资源简介:
约4540个字。
二十八《华南虎》导学案
胡仁义
【学习目标】
1、通过诗歌学习,鼓励学生培养追求独立自主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独立人格。
2、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的能力。
3、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形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华南虎是中国特有的虎亚种,生活在中国中南部。识别特点:头圆,耳短,四肢粗大有力,尾较长,胸腹部杂有较多的乳白色,全身橙黄色并布满黑色横纹。在亚种老虎中体型较目前几乎在野外灭绝,仅在各地动物园、繁殖基地里人工饲养着100余只。
二、预习导学:
1、读准下列字词:
栅()栏斑斓()呵斥()不羁()抽搐()沟壑()苍苍莽莽()和()着鲜血胆怯()铰()链叽叽喳喳()
2、解释下列词语
抽搐石破天惊
不羁呵斥
3、走近作者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
4、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诗人牛汉正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文革”中,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
三、整体感知:
1.诵读品味, 深入体会感情
○1 朗读指导:
第一、二小节以叙述语气为主, 第三、四小节要读出华南虎对人类的轻蔑, 读出它内心的孤独和忧愤, 更要读出它的抗争, 最后一节是作者感情的高潮, 要读出作者的羞愧和觉醒后的激愤.
○2学生自由朗读, 深入品味情感.
2.主题
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3.华南虎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用“~~~~~~ ”画出描写华南虎处境的词句,用“———”画出表现华南虎个性的词句‘用“”画出反映观众性格特点的词句,然后说说从诗歌中,我看到了一只的老虎。
4.“观众”“铁笼”和“我”分别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