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自序说课稿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呐喊〉自序》说课稿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一中 刘思群
一、本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呐喊〉自序》是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社版)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作者是鲁迅,体裁为序言。大纲告诉了我们阅读在本套教材中的作用――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本文作为序言单元的首篇课文无疑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欣赏的习惯至关重要。
二、教学设想
1、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呐喊〉自序》以其情感的真挚性,思想的深刻性,高超的艺术价值一直吸引着海内外读者,但这篇文章在高中教材中显然是块硬骨头。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特点及本文在教材体系中所处地位,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和把握“序言”的文体特点; 2、能力目标:A、了解和概括鲁迅先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过程;B、理解写作《呐喊》的缘由及小说集命名为《呐喊》的含义 3、情感目标:学习鲁迅先生努力追求真理,勇于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
由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反复阅读中了解鲁迅先生自身经历与思想发展的历程。教学难点:捕捉《〈呐喊〉自序》的“道”,即贯穿于鲁迅先生思想脉络中的努力追求真理,勇于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
2、教法与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要把这么一篇各方面都称得上经典的优秀范文轻松地传授给初步具有理性思维的、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并非易事。 从学情出发,我考虑到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喜欢语文课上得有深度、有内涵。作为一篇小说集的序言,既不能热热闹闹没内容,又应力避追求深度而显死板的偏颇。为此,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为目的,尝试打破常规,力求创新,激发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的兴趣。根据这一思路,我们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切入口,也就是从组织鲁迅的信息入手,对相关材料进行有效的编码。因为学生对于人物的故事总是感兴趣的,而主人公鲁迅的事迹在文中是一个重点,又容易把握,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应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生结合资料自行研读课文,第二课时,在学生认真研读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探讨。
三、教学程序
一、布置课前预习,印发预习材料。要求学生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序言知识,熟读课文,理清层次。
二、⑴、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梦导入: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其实梦是人们主观精神的发展,内心体验的历史。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杨利伟梦想翱翔太空、任长侠梦想一方平安、大家知道鲁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