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教案1
- 资源简介:
约2610字。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教案(详案)
执教:奉贤中学 邵瑾
【教学目标】
1、体会母爱的无私和深沉。
2、沉入文本,体会反讽式语言的深层含义。
3、结合文中的“背反”现象,深入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品味语言,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语言的深层含义。
2、 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此文的主旨决不是简单的赞美母亲的伟大,而是通过一家人在母亲节期间的行为来揭示一个普遍性的家庭现象:丈夫、孩子对妻子、母亲无私奉献的习惯性享受,从而引发读者的思考:我们是否长期以来误解母爱的内涵,把母亲的无私奉献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享受?)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母爱、亲情是出于人的自然本性,与生俱来的,它也必然会无限延续,成为永恒的话题。
在沈从文的《边城》里我们看到了爷爷对翠翠无微不至的照顾,同时也感受到了翠翠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让我们心头萦绕上了一层凄美的忧伤之情;走近史铁生的《合欢树》,我们又深深感受到了一份“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沉痛和愧疚,同时也激发起了我们对母爱、对生命深层意义的思考。同样的主题,在不同作者的主观干预下却有了不同的解读,而这种解读往往是隐藏在字里行间及行文的思路中,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味。 作为一位幽默大师,里柯克又将以一种什么方式带我们去解读母爱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作一次探究之旅。
二、 交流初读感受
三、 品读文本,按图索骥,探究文章的主旨。
1、 借助幽默作品的外在表现(情节的逆转和语言的荒诞)初步感悟文章主旨。
(1) 通读文本,寻找文中在情节设置和语言方面存在的“背反”现象,并抓关键词思考语言背后的深沉含义。
(2) 学生交流
(3) 教师归纳文中涉及的主要“背反”
A、 前后背反
计划与实践间背反:a、计划中“我们做一切”与实践中的“让她去做”b、计划的“隆重”与修改的草率
前言后语间背反:计划中认为的“莫大的享受”与过程中认为的“一场折腾”;“可以使用”与“实际上是给她买的”
B、 里外背反
言里与言外背反:;父亲的“叫我们不必管他”与内心的希望关注;姐妹俩的“倒也乐意”与内在的不乐意“只是”“未免扫兴”;兄弟俩的“本来也愿意”与“但不幸的是”
C、 角色错位
母亲节的主角却成了节日的“局外人”:配角装扮一新,主角却依然戴着旧帽子;本该休息的对象却更忙碌
D、 感觉失常
在外人看来更忙碌的母亲却觉得那是“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明明什么都没做的“我们”却感觉“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报偿”;明明是母亲“迁就”了“我们”,我们却认为是自己“迁就”了母亲。
PPT1:(1)幽默不再依赖纯粹的文字游戏和插科打浑,也不再利用事物希奇古怪,毫无意义的不协调来使我们感到“滑稽”。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