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说课稿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4/11 11:42:0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990个字。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说课稿(涂功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说课稿)
  泰宁一中涂功成
  一、说教材:
  开篇语: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历代选苏轼词的也总选到这一首。
  (1)【与前后教材知识体系的联系】
  对本课而言,学生们在初一学习过古代诗词,对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对本诗的作者苏轼,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课外读过许多有关苏轼的小故事,对其人其作品有初步的了解。这篇课文,是借景抒情、遇害事感怀之作,学生要学习其它词也就顺利得多。而且本课是苏轼的名篇,千古传户。学习本课,学生也对我国古代诗词名篇多了一分认识。还能在逐步感受苏轼对亲人的怀念之情的过程中,感情作者表现出来的人生哲学。
  (2)【本课的知识体系】
  ①字词(略)
  ②本课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
  ③本课的句型打破形式束缚,兼有长短句,便于刻画形象和抒发感情。通过形象的语言呈现鲜明画面,寓情于描写之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值得鉴赏和学习。
  ④本课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想像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并在学习和借鉴中体味词风的豪放。
  ⑤作品所具有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确定教学目标
  1、★依据
  (1)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初中古诗文的教学,则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并适当积累一定的文言文字词句知识,使学生对中国古文学作品作家有所了解,我的个人理解,就是要使学生参古诗文要“想读”、“会读”、“熟读”、“解读”。至于本课,字词知识不多,语言通俗,淡中见奇,意蕴浓厚,所以计划以“熟读”本诗,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为重点。
  (2)学生分析
  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学的主体,课堂上主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对学生现状的分析必不可少,学生在以前曾学过《如梦令》、《西江月》等词,故可在此基础上拓展对《水调歌头》的讲解。学生群体中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氏分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班集体有不同的个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拟抓诵读这一中心,组织不同的课堂活动以达到教学目的。
  2、确定基本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1、在诵读中熟悉词,了解词中所叙写的内容。
  2、通过反复吟咏、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意象,进而了解词中的意境。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