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清高》教案4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漫话清高》教案
(执教者:孙秀峰)
(2004年12月9日星期四,上午第二节。高二(6)班)
【教学目标】:
1. 了解"清高" 的内涵及历史上的清高人物。
2. 培养学生抓关键语句,快速理清思路的能力。
3. 思考"清高" 的当代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和认识“清高”的内涵。
2. 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主旨。
3、当代人如何面对"清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人们对香港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的评价引出“清高”这一话题。并探询学生对“清高”的感受。
二、课文赏析
1、学生朗读第一段,概括清高内涵。
明确:清白正直、孤高。
2、学习2-7段,分析文中哪些人物被公认为“清高”,并归纳原因。以及其他人物不被公认为“清高”的原因。
明确:许由、陶渊明、林和靖、倪云林
许由故事略 说明清高与显贵无缘
陶渊明事迹略 说明清高与富贵无缘
林和靖、倪云林各自的故事略 说明清高必须有才
其他的人都是什么原因不被公认为清高的呢?
明确:诸葛亮等因做官 ;李白有做官之心。做官时和不做官时表现矛盾,有诗为证。李白不堪以自己的才华用于吟诗作对,也看不惯屑小之徒的卑劣行径,因而决不“催眉折腰事权贵”,虽得皇帝之宠却戏弄群小终致出京,可谓清白正直而又孤高已极。此人为何没有获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