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调研卷
- 资源简介:
有21道题,约6910个字。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调研卷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jié) ▲责②惊▲(sǒng) ③(qì)▲合④(rǒng) ▲杂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林语堂说行文要“来得轻松自然,发自天籁,婉如天地间本有此一句话,只是被你说出而己”。话说得极漂亮,可惜做做起来只有会心者知道,硬学是学不来的。我们能做到的是谨妨自然的反面,即不要做作,不要着意雕琢不要堆积辞澡,不要故并玄虚,不要故作高深,等等,由此也许可以逐渐接近一种自然的文风了。爱护文字,保持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天然健康,不让它被印刷物上的流行疾患侵染和扭屈,乃是文字上的养身功夫。(周国平《平淡的境界》)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问君何能尔? ▲。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 ▲《行路难》)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
⑤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也。(《孟子》二章)
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空乏其身,▲,所以动心忍性,▲。(《孟子》二章)
4、名著阅读。(5分)
①那怪一闻此言,丢了钉耙,唱个大喏道:“那取经人在哪里?累烦你引见引见。”行者道:“你要见他怎的?”那怪道:“我本是观音菩萨劝善,受了他的戒行,这里持斋把素,教我跟随那取经人往西天拜佛求经,将功折罪,还得正果……今日既是人与他做了徒弟,何不早说取经之事?”
选文中“那怪”指:_________,请写出以他为主角的一个故事名称:_________。(3分)
②《水浒传》中有这样两个精彩的打虎场面,请你根据下面的描述,说出其中A、B两个打虎英雄分别是谁。(2分)
A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胞膳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A 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B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B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
A:B:
5、语言运用(3分)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空袋子难以直立。”
①这句名言不仅说明了一种生活现象,更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请说出这个道理。
②请举出一个能证明这个道理的事实论据。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6—9题。(11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宋人既成列○2,楚人未既○3济。司马○4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5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6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7伤,不禽二毛○8。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9,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1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2成列:指摆好阵势。○3既:尽,全部。○4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5陈:通“阵”,指摆好阵势。○6门官:国君的卫士。○7重(chóng):重复,再次。○8二毛:头发斑白的人。○9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6、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战于长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小大之狱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