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记念》教案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二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2/14 12:15: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2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为了忘却的记念》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革命作家的人格魅力,学习其献身理想的的精神。2、品味语言,理解关键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悲愤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1、导入:由视频“惯于长夜过春时”导入。幻灯片1
这首诗鲁迅先生写于哪一年?(1931年)这一年发生了什么事,让鲁迅先生情不能自已写下了这首诗?(1931年1月17日,柔石等五位“左联”革命作家被捕。同年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于国民党政府设在上海龙华的特务机关“警备司令部”。) 这件事在当时报刊反应如何,是不是轰动一时?课本上怎么说(当时。。。。。。不敢。。。。。。不愿。。。。不屑。。。。隐约其辞。。。。)为什么会这样?鲁迅先生是怎么做的?(鲁迅发表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等文章,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进行了深刻的揭露。1933年2月7日至8日,在烈士遇难的两周年的日子里,鲁迅又写了这篇纪念文章――<为了忘却的记念>。切入幻灯片2
2、交待目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请齐读一下本课的教学目标 切入幻灯片3
二、与文本对话 切入幻灯片4以诗为突破口带动全篇
1、鲁迅先生诗里有这样一句“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朋辈”指的哪几个人?(五个青年作家)切入幻灯片5(至冯铿前止)在他们就义地点,人们在墙上发现了一首诗我们来看一下。  鲁迅先生和他们关系怎样,最熟的是哪两个人?白莽、柔石。
2、鲁迅和白莽有几次会面?(3次),哪一次给鲁迅留下的印象最深?
一次见面的信 一回生二回熟 第三次的细节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柔石的什么特点?(抓特征、读细节,品性格)
 总的特征 找具体事例说明 品味细节
 
切入幻灯片6
鲁迅历来主张“能杀方能生,能憎才能爱,能生与爱才能文”切入幻灯片7展现鲁迅先生的爱憎人格。
再次切入幻灯片4(8) 前三句可分别与文章中的哪些内容对应?
4、我们再看和“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两句和哪一段相照应。找同学读一下。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一联则与“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这时,鲁迅写道:“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列举的是生活细节,表现的是鲁迅对战友挂念的深厚和细微。就在这样逐层加深的忧虑不安的气氛中,就在这种“毫无确信”的情况下,文字突然转折:“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读者的心情很自然地也随之紧张起来了。  第三,在写完了柔石“他的身上中了十弹”之后,鲁迅独立成段地写下了“原来如此!……”四个字。感叹号表示情绪的强烈,删节号中隐藏着难以尽述的千言万语。这是作者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愤怒、震惊得讲不出话来的表现:“原来如此”,是出乎意料的震惊,没想到这样的青年竟惨死在反动派的枪弹之下;“原来如此”,又是意料之中的愤怒,鲁迅经历过长期阶级斗争,看透了反动派的本质,料到他们什么样的勾当都可能干得出来。短短四个字,蕴含着复杂而强烈的感情,文章至此达到高潮。但是,作者并不是把高潮单单停留在强烈的感情上面,而是把思想感情进一步向前推进,引导读者去认识事件的意义。先是“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的沉痛的句子,继之以“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的愤怒深沉的七律,用高度概括的文字,从爱憎的两个方面,集中地讲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