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北师大宁江附中1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6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4/5 20:21: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8小题,约6780字。

  吉林省北师大宁江附中1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题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试题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所录作家凡二千三百余人,诗凡四万八千余首。从这么多的作家和作品中只选出三百多首诗来,而且要比较准确而概括地反映唐诗的全貌,自然不是件容易事。但《唐诗三百首》的选辑者基本上是完成了这个使命的。初唐四杰和沈、宋等人的律诗,初、盛之间作为李、杜前驱的陈子昂、张九龄等人的古诗,这个选本中虽选得不多,却篇篇都有代表性。盛唐的重要作家也都已网罗在内,而且所选的诗也都是精品。中唐的刘长卿、韦应物以及元、白、韩、孟,晚唐的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人的作品,在这个选集里也都占有一定的篇幅。这可以看出,选辑者的态度是非常公允的,而去取之间也相当审慎精确。这正是我们肯定《唐诗三百首》的主要原因。
  另外,这个选本还有几个值得称赞的特点。我们知道,唐诗最突出、最优秀的部分是盛唐诗;没有盛唐诗,唐诗就不会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和评价。《三百首》的选辑者抓住了这个特色。照我的体会,他的选诗标准是以作品能代表“盛唐气象”与否为取舍的。就是他在选初、中、晚唐各个阶段的作品时,也大抵以符合“盛唐气象”的标准为依归。过于冷僻怪诞或虽有独特风格而缺乏普遍意义的诗篇,如李贺、卢仝、皮日休、陆龟蒙等人的作品,就都没有入选。但入选的诸家,也并不因过分强调“盛唐气象”而抹煞他们带有独特风格的佳作,比如李商隐的“无题诗”就选了好几首。另外,选辑者对于同一作家的某些在风格、手法上不尽相同的作品,也能统筹兼顾,各选若干,而不失于偏执狭隘。因此,我们在《三百首》中虽只读了这个作家几首诗,也能略窥其整体。这对于我们了解一个作家是大有帮助的。比如王维,除选他的自然山水诗之外,还选了《老将行》和《洛阳女儿行》,这样,我们就可看出王维的风格在恬静幽闲之外还有雄健、清丽的两个方面。又比如韩愈,除选他的《石鼓歌》以见其怪诞突兀的风格外,还选了《山石》;这样,我们就可看出韩愈的风格也有清新流畅的一面。再比如李商隐,除选他的“无题诗”外,也选他的《韩碑》;这样,我们就可看出李商隐的风格除浪漫绮艳的一面之外,还有雄浑苍劲的一面。第三个特点是选辑者不仅着眼于有名的作家,还注意到若干篇突出的有名的作品。比如五古选了元结的《贼退示官吏》,七古选了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五律选了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七律选了崔颢的《黄鹤楼》,五绝选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些具有概括性、示范性的作品的入选,都足以说明选辑者的眼光、见解的正确和全面。再者,选辑者有意照顾初学的人,使他们在开始接触唐诗时不致遇到太大的阻力。比如选李白的五、七言古诗不算少,而“古风五十九首”却一首也没有选。因为初学的人读这一组诗是比较吃力的,而且这些诗也不如《长相思》《月下独酌》等篇容易引起读者更大的兴趣和更多的联想。又如选杜诗,舍《北征》《奉先咏怀》而取《望岳》《赠卫八处士》和《兵车行》;选白诗,舍“新乐府”而取《长恨歌》《琵琶行》,也是同一道理。                     
  (节选自吴小如《读〈唐诗三百首〉》,有删改)
  1.下列不属于作者肯定《唐诗三百首》选本的原因的一项是(    )
  A.从众多的作家作品中只选出三百多首诗来,且比较准确而概括地反映了唐诗的全貌。
  B.不选过于冷僻怪诞、或虽有独特风格而缺乏普遍意义,不符合“盛唐气象”的诗篇。
  C.对于同一作家的某些风格、手法上不尽相同的作品能统筹兼顾,而不失于偏执狭隘。
  D.不仅着眼于那些有名的作家,还注意到若干名气不太大的作家的突出的有名的作品。
  A.《唐诗三百首》选本除了盛唐诗人的作品也兼顾了唐其他时期诗人的作品。
  B.雄健奔放、积极进取的“盛唐气象”促进了诗歌的繁荣,使得诗歌题材更加丰富,风格更加多样。
  C.任何公允的审慎的唐诗选本也只能基本上概括地反映唐诗的全貌,窥豹于一斑,难免顾此失彼,挂一漏万。
  D.盛唐诗是唐诗的高峰,确立了唐诗的崇高地位,没有盛唐诗就不可能产生宋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为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 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杀其守堤之吏,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