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课堂实录7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三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4/5 19:13:0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8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960字。

  序文对照  相得益彰¬——《琵琵行并序》教学实录
  (一)
  回顾起来,《琵琶行并序》课堂教学一共进行过四次,第一次初登讲台,采用的形式是什么已经有点模糊;第二次采用的是窜讲;第三次采用的切入方法是,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句你最喜欢的话并阐述为什么,从而带动其他问题的解决与学习。
  本次教学我想寻找一个新的切入点,本单元前两篇分别是《蜀道难》与《杜甫诗三首》。也就是说,在这《蜀道难》与《杜甫诗三首》当中,我努力的地向单元自读提示的要求靠拢,而本课的教学,由于白居易同样是一位伟大实现主义诗人,其创作方法与杜甫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本课教学想在现实单元教学提示的前提下,再寻求一个新切入点。带着我种想法将《琵琶行》读了几遍,在读的过程当中我逐将视放在了诗的序文与正文上,经过几遍的比较全面的思考最终决定采取“通过读来比较序文与原文的不同,在比较中体味本诗的语言之美与作者复杂深沉的情感。”
  之所以采取这种教学策略,其实和我所带学生有直接关系。从这届学生升上高一来,在作文教学方面就存在一个让人十分头痛事情。那就是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只会概述,不会其他。读他们的文章真可谓味同嚼蜡。希望通过本文的教学,使学生能从根本上意识到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文章,进而努力在实践当中去改变。
  (二)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琵琶行并序》,计划用时两节课。本诗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通过读来比较序文与原文的不同,在比较中体味本诗的语言之美与作者复杂而深沉的情感。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熟读课文初浅的感受序文与正文的不同,从而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同学们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将这首诗朗读一篇,在读的时候大家注意勾画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并且初步感觉序文与正文的不同。
  我和学生们一起朗读诗文,大约五分钟后,读课文结事束后。我和同学们说:“在刚才朗读的过程中有几个字需要注意一下。‘委身为贾人妇’的‘贾’读‘古’而不读‘甲’;‘初为《霓裳》后《六幺》’中的‘裳’在这里读作‘常’,这是古音异读;‘家在虾蟆陵下住’的‘虾’课下有注释,请大家注意。好刚才我们第一次朗读课文,请大家感觉一下,序文与正文有哪能些不同?”
  生1:序文简单,正文比较细致。
  生2:序文的字数比正文少,而且字体也比较大,序文是叙述而正文是描写。
  师:刚才吴同学所讲三方面的不同,最有价值的是最后一个不同。然这句话说的不太完整,更全面的表达应该是:序文是叙述而正文不刚刚是叙述。其实刚才吴同学看到的是序文与正文在什么方面的不同。
  全班学生没有回答的。我又说道:“叙述其实就是记叙,那记叙是什么方面的内容。”
  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道:“表达方式!”
  师:表达方式包括哪些内容?
  生(齐答):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
  师:谁还想表达一下自己的见解?
  生3:正文中有修辞手法的使用,而序文中则没有。
  生4:我感觉正文就像一颗晶莹剔透的葡萄,而序文就像葡萄干。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