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湖北省浠水实高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新课程高考模拟题4
- 资源简介:
共19题,约7950字。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新课程高考模拟题
命题人:汪春华
一、 阅读
(一) 实用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对《〈左传〉成书年代质疑》的质疑
王伯虎
《左传》一书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说是与孔子同时的左丘明。自唐代以后,这一说法受到怀疑。《左传》的成书年代被往后推移。单清江同志在《〈左传〉成书年代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一文,更把《左传》的成书年代推到“司马迁后、班固之前”,立论颇为大胆,然而笔者却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质疑》断言司马迁《史记》中所说的《左氏春秋》,是一部独立的历史著作,并不就一定等于《左氏春秋传》。而后,《左氏春秋》又经过了各个时期人们的不断补充、加工和修改。……汉时,解经之学大兴,《左氏春秋》很可能是在这时经过经学大师们的较大修订、补充、调整,才成为《左氏春秋传》。这与事实不符。司马迁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中指出:“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春秋》,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可知司马迁所见的《左氏春秋》是解经的,并非“是一部独立的历史著作”。据《汉书》记载,河间献王刘德曾立“《左氏春秋》博士”。刘德好儒,博士自是经学。《左氏春秋》既立学官,岂能再容人作“较大修订、补充、调整”?
杨伯峻先生《〈左传〉成书年代论述》在引用了《十二诸侯年表序》的一段文字后说:“司马迁在上引文所说的《春秋》,实指《左传》。”《质疑》对此提出责难,说“查阅许多资料,鲜有以《春秋》代指《左传》的”。其实,《左传》本名《左氏春秋》,自可简称《春秋》。《十二诸侯年表序》在我们上面所引的那段叙述左丘明作《左氏春秋》的文字之后接着说:“铎椒为楚威王傅,为王不能尽观《春秋》,采取成败,卒四十章,为《铎氏微》。”这里所说的《春秋》,正是《左氏春秋》的承上省称。《春秋》仅一万余字,怎说“不能尽观”?诸侯虽皆有《春秋》,但大同小异,楚王只需读《楚春秋》即可,何须尽观百国《春秋》?若说十八万字的《左传》“不能尽观”,这对于不喜欢读书的楚王来说,倒是完全可能的。司马迁在《十二诸侯年表序》的后面把《春秋》与《国语》并称,这个《春秋》不是《左传》,又能是什么呢?《十二诸侯年表》所引史料,多出自《左传》。像“易许田,君子仇之”“大夫翚请杀桓公,求为相,公不听,即杀公”“赵穿杀灵公,赵盾使穿迎公子黑臀于周,立公”之类,《春秋》哪有这等文字!司马迁既然大量引用《左传》史料,岂能只提《春秋》《国语》而不提及《左传》呢?
《质疑》言:“《风俗通》云:‘《礼传》云:“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蜡,汉改曰腊,而《左传》中已称‘虞不腊矣’”’。”诚然,“嘉平”与“清祀”称呼不同,但“蜡”与“腊”却只是写法的不同,二者可以相通。据蔡邕说,秦已称“腊”,并不自汉代始。《左传》本为古文(篆文),后改为今文(隶文),将“蜡”抄为“腊”是可能的。
1.下列各句中“春秋”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春秋》仅一万多字,怎说“不能尽观”?
B.诸侯虽皆有《春秋》,但大同小异。
C.《春秋》哪有这等文字?
D.司马迁既然大量引用《左传》史料,岂能只提《春秋》《国语》而不提及《左传》呢?
2.下列不属于作者对《〈左传〉成书年代质疑》的质疑的一项是( )
A.将《左传》的成书年代往后推到“司马迁后,班固之前”。
B.《史记》中所说的《左氏春秋》,是一部独立的历史著作,并不就一定等于《左氏春秋传》。
C.查阅许多资料,鲜有以《春秋》指代《左传》的。
D.《风俗通》云:“《礼传》云:‘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蜡,汉改曰腊。’”
3.下列各项中不能直接论证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春秋》,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B.据《汉书》记载,河间献王刘德曾立“《左氏春秋》博士”。
C.《十二诸侯年表》所引史料,多出自《左传》。
D.《左传》本为古文(篆文),后改为今字(隶文),将“蜡”抄为“腊”是可能的。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20分)
水•凤凰•沈从文
沈从文曾说过:“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的确如此。且不说14岁以前的沈从文是在故乡凤凰小城的一条沱江里泡大的,即便14岁以后到20岁离开湘西去北京“碰运气”以前,他也一直流浪于沅水上下游的各个大小水码头。他最流连忘返的是那里的一条条湿漉漉的河街,最看不厌的是那些水上人的作息,最不能忘情的是这些水上人相吵相骂相爱相谑的言行。
对沈从文性格塑造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的故乡——凤凰的那条清丽秀美的沱江。他在这里的日光下,认识了大千世界稀奇的色、微妙的光以及万汇百物的动与静。他在这里尤其学会了思索与想像。为了能同这里的自然亲近,他学会了逃学,学会了游泳,甚至学会了撒谎。逃学、撒谎被学校或家庭任何一方发现后,都少不了一顿体罚,但他却从不因此而懊悔。因为体罚虽限制了他“乱跑”的自由,想像却生出了翅膀,使他凭经验想到了河中鳜鱼被钓起后泼剌的情形,想到了满天放飞的风筝,想到了山里歌呼的黄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