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襄汾中学2010-2011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3/31 6:46:25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0290字。

  襄汾中学2010—2011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
  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襄汾中学王跃堂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组成,
  考试时间150分钟。第一至三题为选择题,36分;第四至六题非选择题,114分,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第一至第三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监生(jiàn)   胡诌(zhōu)   畏葸(xǐ)       不更事(gēng)
  B.给予(jǐ)     睥睨(bì)     氓隶(méng)     悻悻然(xìng)
  C.俨然(yǎn)    戮力(lù)     拓片(tuò)      黑黝黝(yǒu)
  D.炮烙(pào)    啖食(dàn)    讪笑(shàn)     醉醺醺(xū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遐观     慰籍     冠冕堂皇     游目骋怀
  B.寒喧     草窠     牛山濯濯     礼上往来
  C.诡秘     撮合     放浪形骸     百无聊赖
  D.踌躇     逡巡     遗害无穷     残羹冷炙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款吸顶灯,水晶的垂饰超显浪漫,而亮灯时的光也是神秘浪漫的紫色,给人冰清玉洁的美好印象,让家也更显得温馨浪漫了。
  B.11月8日,广州正式取消亚运公交地铁免费乘车措施,公交和地铁客流回落、秩序良好,许多市民称政府能根据实际情况迅速调整措施,是群众众望所归的务实行为。
  C.中国文化的现实状态并不让人满意:余秋雨先生本着弘扬中国文化的使命,把厚重的知性化成明快浅显的线条,以期广大读者能够接受,结果很多读者却不知所云。
  D.小村官之所以变成大硕鼠,原因其实并不复杂,一是土皇帝土霸王思维,二是家族意识,三是“村里的就是俺家的”,四是监督部门尸位素餐。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最近,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的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育儿书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方法管教两个女儿的经验,引起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
  B.《澳门日报》日前刊出社论说,围绕着是否应该禁放烟花爆竹的问题,人们在过去一段时间曾经展开过激烈的争论,因而违法违规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屡禁不止,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C.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就安理会改革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中方愿与各方保持接触,通过广泛、民主协商,共同努力,改革朝有利于维护联合国整体利益和会员国团结的方向发展。
  D.北京卫视推出的《忐忑》百人合唱版成为兔年春节网上转帖最快的视频之一,百位翻唱者中有的是龚琳娜的粉丝,有的是选拔出来的网友,有的来自合唱团,年龄跨度涉及到各个年龄层。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名著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担当,         。         ,      ,       ,       。        ,其未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萍,难以找到自己的根系。某些名著重拍对民族文化的肆意放逐,实际上反映了创作者艺术良心的普遍缺失,缺乏担当意识的名著重拍,其艺术生命一般不会走得很远。
  ①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
  ②不应是肆意的精神放逐
  ③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放弃了对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家园的坚守
  ④故名著重拍既要守望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
  ⑤名著重拍本应该是用民族优秀文化去烛照当代文化
  ⑥更要拥抱当代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
  A.⑤①②④⑥③  B.②④⑥⑤①③  C.②⑤①④⑥③   D.⑤①②③④⑥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孟子也许是东西方历史上第一位系统地阐述战争与伦理道德之间关系、并把战争明确置于道德前提之上的古代思想家。和孔子一样,儒家最高的伦理原则“仁”是孟子战争观的源头,但在社会政治层面上,他将“仁”落实在“仁政”上,不同于孔子落实在“礼制”上。这样,首先在社会政治层面上,两者的战争观开始分道扬镳。孟子所描绘的“仁政”蓝图对于理解其战争思想是至关重要的。《孟子•梁惠王上》中,“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内容便是“仁政”伊始,“王道”畅行的情景。孟子已将儒家道德原则的“仁”与现实主张“民本”一并融合于这张蓝图。其意义在于“民本”意识在伦理道德领域找到其依据,反过来,“仁”这一儒家最高道德原则亦在现实政治领域找到自己的归宿。二者在“仁政”的政治层面得到统一。这和孔子将“仁”与“礼”统一在“礼制”中形成鲜明的对照。这样,战争作为政治的延续和工具就必然在孟子那里成为“行仁政”的手段。孟子反对以纯粹功利为目标的战争,对“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争深恶痛绝,愤愤然而道:“善战者服上刑”。但他绝不是一个“非战主义者”和“非暴力主义者”,孟子竭力主张战争应成为行“仁政”手段,即为实现上述这幅蓝图之有力工具。基于此,他提出了一系一反映儒家战争观的重要概念和命题,例如“王师”、“仁者无敌”、“保民而王,莫之能御”、“天吏”、“以至仁伐至不仁”,“诛一夫”等。
  虽然,“仁政”已将“仁”与“民本”合二为一,然而其中仍然包含着两种价值尺度:一为道德、一为现实政治。“仁者无敌”立足于道德,“保民而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