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课堂实录4
- 资源简介:
约7320字。
《鸿门宴》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 人们常说“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鸿门宴上错综复杂的的斗争显示出哪些人的英雄本色呢?(板书“英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鸿门宴》3-4节,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二、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师 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生 (大声读课文)
师 请一位同学读第3 节。请一位同学评价读的效果。
生 读音较准确,停顿也较好,不足之处是感情不够。
师 比如刘邦项羽初见面说的第一句话,应该怎么读能读出感情呢?你能读一遍吗?
生 (读刘邦项羽初见面说的第一句话)
师 读这句话怎样才能读出感情呢?请同学们看课件的一段材料(展示课件材料),这是中华书局1963年版,也是人教版教材采用的版本,和山东人民版的教材相比有一处标点不同。请注意看是哪一处?
生 “令将军与臣有郤”后山东人民版教材是省略号,人教版教材是句号。
师 使用句号和省略号有什么区别呢?
生 省略号说明刘邦话还没有说完,项羽的性格比较急躁。
师 刘邦和项羽的话谁说的声音较大?谁说的语速要快?
生 刘邦应该说得声音低,项羽的话应该声音较大。因为刘邦是来道歉的。
师 哪个字说明时来道歉的?
生 “至鸿门,谢曰”中的“谢”字。
师 所以我们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对文章有了整体的把握就可以读出感情。
(二)再读课文,研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
师 我们刚才谈到鸿门宴上的斗争错综复杂的,请大家速读两节课文,找出矛盾冲突比较剧烈的地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生 1.范增用眼睛示意,多次举玉玦。
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3.樊哙闯帐。
4.樊哙斥责项羽。
师 有人把这两段文字的矛盾冲突概括为三起,老师用了一个 曲线图来表示矛盾冲突。(展示矛盾冲突变化图)
这些冲突可谓一波三折。同学们以后研究较为复杂的矛盾冲突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通过矛盾冲突展示人物性格是一种常用方法。
(三)三读课文,研究细节描写
师 表现人物还要通过细节描写,比如动作,语言,神态等等。
请大家再研究课文,思考两节里哪个细节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说说为什么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生 1.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心地坦荡,没有城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