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三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3/29 13:17:3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040字。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
  焦作一中  田海燕
  学习目标
  1、  理解诗歌内容;
  2、  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3、  掌握怀古咏史诗的解读方法。
  教学设计
  一、导语。
  由怀古咏史诗导入。
  二、自读《咏怀古迹》(其三),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自己的不解之处。然后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在理解诗歌内容中寻求答案。
  三、解读诗歌:《咏怀古迹》(其三)
  1、这首诗题目是《咏怀古迹》,首联(起句)是否扣题来写了呢?
  开头写“群山万壑赴荆门”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何作用?
  2、  接下来由明妃村引出对王昭君悲剧命运的描写。
  颔联写了王昭君的怎样的命运?颈联揭示了王昭君悲剧命运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通过关键词语、意象来分析、体会。
  3、  尾联如何理解?
  提示:调整语序——琵琶千载作胡语,曲中分明论怨恨。(琵琶之声传千古,曲中分明在诉说着怨恨之情。)
  这两句重点在说昭君的怨恨。
  4、  讨论:昭君在汉宫只是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后),她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如果说昭君的遭遇是个悲剧,那么这个悲剧到底是由谁一手造成的呢?
  (学生讨论、发言。)
  5、  本诗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那么作者为何要写王昭君的“怨恨”呢?
  提示:借古抒怀:
  两人之间的命运相似处。
  对王昭君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也以昭君自喻,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怅惘。——主题
  6、你们最初阅读时的疑问得到答案了吗?还有哪里不清楚的吗?
  学生提出疑问,师生答疑。
  四、小结:
  杜甫这首诗由眼前景引出明妃村,进而引出王昭君,运用对比手法来写昭君的悲惨命运,又借古抒怀,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怀。
  五、总结:理解怀古咏史诗的一种方法:
  1、写作思路:眼前景(事)→昔日事(景)→心中情(抒怀∕讽今)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