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11级高三二诊模拟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6290字。
成都石室中学2011级髙三二诊模拟
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30分)和第II卷(非选择题,120分)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此次中国外长李肇星应邀访美,如赴鸿门宴,面对美方的不情之请,李外长从容不迫,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
B. 各国政府和企业不要向台湾出售武器,如果他们将中国这一声明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C. 这次发生在迪拜的巴勒斯坦哈马斯髙级指挥宫遭遇暗杀的事件,使中东和平的前景再一次成为水中月,镜中花。;
D. 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未免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
3. 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B. 随着人们消费选择的拓宽,黄金周开始从旅游、交通和商业等行业向其他行业广泛延伸,越来越多的行业正从假日消费中分得“黄金”。
C. 这种将企业各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用合同、章程等方式加以明确,对于职工行使民主权利无疑是一种基本的保障。
D. 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冋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郝明义认为“没有越界不成阅读,”提出阅读者应走的四步,即:向前一步、往旁一步、随便走几步、在网络与书籍之间跨步。
B. 求职时漫不经心,一旦工作会不会专心,不少用人单位就部分大学生求职时的懒散表现提出如是疑问。
C. 没有意思硬要说,那时瞎说;意思没有想清楚随便说,就是乱说;那都是没有把话说好。
D. 德国联邦司法部长表示:“连接德国和中国的不仅是经济合作,政治、文化方面我们在不断靠近。‘德中法制对话,活动有助于达到这一目的。”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这一对词语。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时代的文学风貌,还被用来说明文学的发展等,因此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十分重要。
“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错或者色彩错杂,由此引申出华丽、有文采的意思。而“质”字,凡事物未经雕饰便叫做“质”,犹如器物的毛坯、绘画的底子,因此含有质朴、朴素的意思。这一对词语最初不是用于评论文学,而是用来评论人物的。《论语•雍也》记载,孔子曾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话。这段话中的“文”、“质”,人们一般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东西,“文”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质”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朴,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
以“文”、“质” 二字论文学、论社会政治生活,与用它们来论人物有着密切关系。《韩非子•难言》论述向国君进谏之难:“繁于文釆,则见以为史。……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这句话可能就是本诸《论语》。其中“繁于文釆”即“文”,“以质信言”即“质”,分别指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再后来,东汉班彪说《史记》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