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中语文第三册期中测试卷19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高二语文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城隅(yú) 赍(jī)赏 谮(zān)言 羽扇纶(guān)巾
B.遗(wèi)施 纤(qiān)云 怆(chuàng)然 匪我愆(qiān)期
C.踟(chí)蹰 殷(yān)红 沏(qī)茶 重创(chuāng)敌人
D.凝噎(yē) 商贾(gǔ) 机杼(zhù) 雕栏玉砌(chè)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驰骋 纯粹 徘徊 夙兴夜寐 B.纷纭 嬉戏 磐石 信誓旦旦
C.窈窕 婀娜 城廓 概当以慷 D.逍遥 层巅 迁谪 豆蔻年华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天姥连天向天横(横向) ②惟觉(睡觉)时之枕席
③去来(回来)江口守空船 ④莫辞(拒绝)更坐弹一曲
⑤却(退却)坐促弦弦转急 ⑥中原北望气(悲愤)如山
⑦都门帐饮无绪(心思) ⑧烽火扬州路(宋代行政区划名称)
A.②④⑥⑦ B.①③⑥⑧ C.①④⑦⑧ D.④⑤⑥⑧
4.对杜甫《登高》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联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以所见所闻,组成一幅精美的画图。寻常景物,天造地设,对仗工整,不仅上下句对,还有句中自对。以凝练的语言,描画了一种奇妙的境界。
B.颔联纯属写景,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既有登高所见的萧萧而下的落叶,又有俯望所见的滚滚而来的江水。景物写得开阔宏大。
C.“常作客”指出了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涯,“独登台”显示了诗人久客孤独的悲凉。
D.忧国伤时使诗人白发日多,衰老多病又让诗人因之断酒,尾联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5.对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这首词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千里澄江似练”化用谢朓名句,“澄江静如练”,一个“练”字,勾画出千里江面似一匹白绢,波光闪亮。
B.“画图难足”句的意思是说:眼前的金陵美景,用画笔都难以完美地描绘出来。
C.“念往昔……相续”几句,揭示了六朝兴亡的因果关系——以骄奢始,以悲恨终。
D.“漫嗟荣辱”句中的“漫”通“慢”,意思是慢慢地感叹伤嗟亡国者的耻辱。
6、下面诗段没有采用起兴手法的一项是( )
A、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屈原《橘颂》)
B、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C、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李白《春思》)
D、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诗经·国风·王风》)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钱钟书先生的《论中国诗》,完成7—10题。
爱伦·坡(美国作家、文艺评论家)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止了中国诗的篇幅。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写出不可名言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法国诗人)论诗的条件:那灰色的歌曲,空泛联接着确切。
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济慈名句所谓: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
我们的诗人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有时候,他引诱你到语言文字的穷边涯际,下面是深秘的静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有时他不了了之,引得你遥思远怅:“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不知”得多撩人!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我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