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案1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2/10 1:55: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8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6、三峡
郦道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简要了解中国古代山水诗文的发展脉络.
2. 了解郦道元和<水经注>.
3. 掌握文章重要实词
能力目标:
1. 找出描写对象和描写角度,展开想象,欣赏描写句,领会三峡的特点和三峡不同季节的美.
2. 学习文中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动静相生\以声传情的写法
情感目标
  领略祖国大好河山,颐养情性.
【教学过程】:
一、中国古代山水诗文:结合《单元说明》
为什么中国文人特别喜爱山水?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在古代文人的笔下,描述山水的诗文比比皆是,而诗文中的山水之美,又匪夷所思。形成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山水情怀”,
中国的山水审美始于先秦、成于汉,风行于魏晋、盛唐,此后这一传统一直延续下来。春秋时代,孔子提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雍也第六》)之说,启发了后人对山水的纯粹审美态度和古代的隐逸文化。
儒家“独善其身”的思想让士大夫们寄情山水的隐居生活中,文人“仕不得志”便纵情山水,希望在质朴、清逸、幽深的境界中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完善和升华。这种的审美情趣影响到文学艺术领域。当时,庄子逍遥游的基本态度重新得到重视,放志于自然山水成为一种生活情趣,一种人生态度,以审美之情感去盛赞自然山水的,当首推曹操《观沦海》一诗,在汉代,山水文化得到迅速发展,这时期出现了司马相加、扬雄、班固等汉代大赋。但山水只是开始作为其它事物的背景或陪衬。从晋代谢灵运开始,则开启了一代山水诗派。自然山水才开始作为真正的、纯粹的审美对象而出现。继后有陶渊明、谢眺、鲍照后至唐宋又有王维、李白(《梦游》)、柳宗元(《永州八记》是山水游记代表作,《小石潭记》)、苏东坡(《赤壁赋》)、王安石(《游》)、黄庭坚以及袁宏道、袁中道、张岱等明清小品文诸家。
钱钟书:“诗文及于山水者”可分为三个阶段:始则陈其形势产品(陪衬),继乃山水依傍田园(归隐),终则附庸蔚成大观。
宗白华说:“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
二、导入新课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峡谷之一,被誉为山水画廊,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北魏郦道元笔下的《三峡》,则以其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我们一起来看。
三、走近作者:•郦道元(446或472-527)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今河北)人。出身于官宦世家,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并且阅读了大量地理著作,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他参阅了437种书籍,通过自己的实际考察,终于完成《水经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