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四首》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4200字。
《宋词四首》教学设计
广雅中学 张子翔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宋词的特点,具体领会宋代几位著名词人作品的风格。
2.了解并体会四首作品中词人所呈现的内心情感。
3. 鉴赏词人表情达意的不同手法及其巧妙之处。
教学重点难点:鉴赏不同风格的词作品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介绍两位词人(柳永、苏轼)及写作背景
1.柳永与苏轼的情况简介
2.写作背景:
A)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是柳永逗留时间较长的地方。《雨霖铃》就是他离开京城,告别恋人时所写。在倾吐深深的离愁时,也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压抑的愤懑。
B)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写诗讽刺新法(即历史上的“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已四十五岁,他游览了黄州赤壁(又名赤鼻矶),由此联想到三国鏖战的古战场赤壁,借古代英雄周瑜之少年有为,感叹事业无成,时不我待。
二、朗读两首词,疏通文字。
三、比较鉴赏
1.诗词中有”景语”“情语”之分,请从两词中找出各自的“景语”(景物描写)和“情语”(情态、情事),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之比较(从内容、特点等去考虑)
A)景语 (景物描写)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暮霭、杨柳、晓风、残月 凄美
大江、乱石、惊涛、雪浪 壮美
B)情语(情态、情事)帐饮无绪、留恋、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 缠绵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却敌 豪迈
C)情感 清秋离别之苦 凄凉 壮志难酬之恨 悲愤
2.区别豪放词派与婉约词派:
婉约词派 豪放词派
题材:A多以男女恋情、离愁别绪为题材。
B抒情记事说理怀古感旧,无事无意不可入词,开拓了词的题材领域。
写法:A尚贵含蓄,语言精丽、清新,严格遵守音律。
B直抒胸意,语言流利畅达。
境界:A蕴藉雅正,情思曲折而真切 B 雄奇阔大,豪迈奔放
《赤壁怀古》实写:赤壁形胜 早生华发 虚实相济
虚写:火烧曹营 雄姿英发(宾主相衬)
3.这两首词都有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试分析这两个名句,说说它们的好处。
明确:“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是设想作者与爱人分手次日酒醒的景况。词句勾画出拂晓江岸的秋景,把词人强烈的思想感情融化在景物描写中。“杨柳”、“晓风”、“残月”这些意象,在古人心目中,都具有离别或相思的意味,用以描绘凄清孤寂的秋景,和词人此时此刻的处境、心情,都非常恰当。景物的凄清、寂寥,正好烘托出人物形单影只的孤零心境。因此,这两句的写景,景中含情,情景相辅相成,耐人寻味,妙不可言,历来被广为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