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例服人,以理服人——浅谈议论文中论据的选用与分析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990字。
以例服人,以理服人
——浅谈议论文中论据的选用与分析
江苏 顾 健
议论文,简单地说,就是讲道理,摆事实。因此,议论文必须以例服人,以理服人。然而,现在不少学生写议论文时,不会选用典型论据,只是空发议论。有的学生认为摆事实就是讲道理,写作时只知堆砌事例。即使说道理,也是蜻蜓点水,空泛无力,无法做到到有理有据。
写好议论文,要让你的观点具有信服力,论据的选用很重要。论据,首先要准确,真实。能证明中心论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能够道听途说,虚构、臆造,也不能用想象和比喻构成论据。 其次要典型。“要借一斑而窥豹”。以一当十,不在多而在精。另外,在选择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一、定向要准确。
一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概括、分析会得出不同的观点。所以,陈述材料时一定要尽力剔除与论点无关的枝叶,围绕论点进行概括,突出侧重点。
例如要用《烛之武退秦师》之事来论证“爱国,人人有责”,这样陈述材料比较恰当:虽然烛之武对自己年轻时怀才不遇还有些耿耿于怀,但面对真诚而焦急的郑伯之时,还是以国家利益至上,毅然出使,真可谓“国家有难,老夫有责”啊!如果要论证“口才,十分重要”,就可以这样陈述材料:面对来犯之敌,烛之武先以仿佛置身事外的局外人身份分析时局,接着以利引诱,最后以史离间秦晋联盟,机智化解了秦晋之围。如果烛之武光有一腔热血豪情,恐怕早就以身许国了。如果要论证“机遇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就这样陈述材料:虽然烛之武在郁闷与孤独中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但是最终还是敏锐地抓住这次为国效力的机会,一偿夙愿。如果要论证“善于发现人才很重要”,就这样陈述材料:如果没有佚之狐的慧眼识才,恐怕也就不会有烛之武的名留青史。如果要论证“成大事者应有宽广胸襟”,就这样陈述材料:烛之武的牢骚与不满,在郑伯的一句“是寡人之过也”之前灰飞烟灭,没有宽广之胸襟能如此真诚坦荡?没有宽广之胸襟更怎能成大事呢?
二、思路要开阔。
选用论据时应尽量古今中外结合,正反、点面结合,名言与事例结合。体现出开阔的知识视野和思路。
例如在《师说》一文中,要论述“圣人无常师”这一观点时,先举“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是事实,再引用“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的名言,事理结合,观点突出。再如论述“师道不传”时,先拿“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对比;再用出于爱子目的的“择师而教之”和自己“耻师”对比;最后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对比。连用三组对比,使得观点更加鲜明突出。
再如要以“做事专心才能取得好成绩”为论点作文,该怎样选择下面的论据? ①俗话说,一心不能二用。②爱默生说,全心灌注在你所期望的,必有所得。③凸透镜在阳光的照射下,焦点对准一根火柴,不多会儿,火柴便会燃烧起来。④一位青年苦恼地对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不知疲倦地把全部精力都花在了我所爱好的事业上,结果却收效甚微。” 法布尔问这位青年从事什么工作,这位青年说:“爱科学,可我也爱文学。对音乐、美术我都感兴趣。”⑤明代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费时30年。⑥德国大诗人歌德写《浮士德》,费时60年。⑦有人开始爱写作,后又爱跳舞,爱拉琴,结果一事无成。
以上的论据不仅都是围绕“专心”,而且是多方面结合。如②⑤⑥⑦就是古今中外结合,③⑤⑥与④⑦就是正反对比结合, ①②同其他几个是理论、事实结合, ⑤和⑦是点面结合。
有了恰当、典型的论据不等于就有了信服力。还必须对论据进行指向论点的分析论述。分析要有逻辑性,要有要有思辩的色彩。而现在很多学生,或不会抓住实质分析;或不能紧扣一个中心展开分析,东扯西拉,信马由疆,不着边际;或在分析中偷换概念,缩小论题;或没有分析,议论文就等于论点+论据+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