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梅馆记》教案9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4 病梅馆记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龚自珍和写作背景。
2.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式。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鉴赏托物言志的写法。
2.学习结合语境揣摩语言。品味本文准确、形象的语言。
三、德育渗透目标
认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重点、难点】
托物言志:以梅喻人、托梅议政,用艺术形象来隐晦曲折地表情达意。
语言揣摩。
【解决办法】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小品散文,篇幅短小,结构严谨,寓意深刻。由于学生与那个时代相隔很远,理解文章的寓意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可先从两个方面人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首先,可从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引出本文,用诗中所表现的主题托出本文的寓意。其次,可简单介绍一下作者的思想及其写作本文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所要表现的主题。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感情强烈的特点。看看这样的特点与作者感情的抒发是如何统一在一起的。
【学生活动】
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课文。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揣摩语言,理解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预习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
二、导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的《已亥杂诗》脍炙人口。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篇寓意深刻的散文——《病梅馆记》。
三、范读
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示范朗读。
四、诵读
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感情。
五、疏解
理解语言表层意思,理清行文思路。
第一段,揭示产生病梅的根源。文章起笔先简要叙述梅的产地:“江宁之龙皤,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然后笔锋一转,引出一段有些人评价梅的美丑,用“固也”一语轻轻收住。接着,作者开始详细分析病梅产生的缘由。原来,在“文人画士”的心目中,梅虽然“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但是,一“未可明诏大号”;二不能让人“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三,从客观上说又不能“以其智力为也”。所以,他们只好通过第四个途径了。于是,他们暗通关节,让第三者来转告“鬻梅者”,斫正,删密,锄直,以投“文人画士孤癖之隐”。在这样的情况下,“江南之梅皆病”也就无可避免了。“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一句感叹,道出了作者的无尽愤慨,也为下文“誓疗之”蓄足了情势。
第二段,写作者疗梅的行动和决心。“予购三百盆”而“誓疗之”,可见其行动的果断;“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可见其成功的誓言;“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可见其坚持到底的决心。
第三段,写作者辟馆疗梅的苦心。这一段,作者慨叹自己暇日不多,闲田不多,疗梅的力量有限。
教学时可用问题引导:
1.课文第一段中有一句话这样说:“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这里的“此”指代什么内容?请用课文原句回答。
——“而江浙之梅皆病。”
[按]学生如不能准确回答,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此句前冒号的作用,并明确:冒号表示对上文的总结,说明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所造成的恶果是“鬻梅者”以“斫其正,养其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