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山居》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3090字。
《沙田山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欣赏本文在景物描写上的高超艺术,体味情景交融的文学特色。
2、 根据特定语境,准确把握词句的深层含义。
能力目标:
1、 培养诵读的能力,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对文章整体感知、揣摩语言的能力。
情感目标:领会作者所抒发的浓浓乡愁。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了解课文思想内容,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2、 学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诗化语言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1、诵读法:欣赏诗化语言。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3、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4、练习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教学手段:录音机、幻灯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播放配乐诗朗诵《乡愁》,由此引出作者余光中。
余光中先生把他的散文和诗比作左右手。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堪称诗文双绝。在他40多年的诗文创作生涯里,他挥洒“缪斯的左右手”,灵动自如,意趣横生。他的诗歌,我们比较熟悉,他的散文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散文名篇《沙田山居》。(板书:课文题目“沙田山居”)
二、介绍作者及创作情况(投影)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1949年去台湾。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出版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莲的联想》等。散文集有《左手的缪斯》、《逍遥游》、《望乡的牧神》、《焚鹤人》、《听听那冷雨》等。评论集有《掌上雨》、《分水岭上》,评著有《梵谷传》等。
三、朗读课文,教师正音。让学生说说对这篇文章的总体感觉。
学生讨论,回答
提示:余光中是位诗人,写散文,仍是诗人本色,语言象诗一样美,是一种“诗质的散文”。文中作者运用绘画和文字两种审美方式,把每一段文字描绘得象画一般优美。
四、文章分析
(一)总体分析
提问:作者居于山中,你认为他山居的心情如何?(提示学生可以用文中的两个字回答。)
明确:愉悦。
启发:景美,这也为全文的描绘、抒发作了总的铺垫。
启发:作者是如何来描绘“这一览不尽的青山绿水,这马远夏圭的长幅横披”呢?
(二)具体分析景物描写特征
1、作者写秋晴时的山姿海色,重点在写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