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训练题
- 资源简介:
约8210个字。
课外文言文训练题
(一)处之不易①
殷仲堪②既为荆州,值水俭③。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④,亦缘其性真素⑤。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⑥,云我豁⑦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⑧其存⑨之!”(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解:①处:居于高位;易:改变。②殷仲堪:人名。③俭:荒年。④率物:为人表率。⑤素:朴素。⑥受任方州:受命担任大州刺史。⑦豁:抛弃。⑧尔曹:你们。⑨存:谨记。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辄拾以啖之:啖盘外无余肴:肴
亦缘其性真素:其勿以我受任方州以
2、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
3、文中“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可解释为:安于清贫是读书人的本份,哪能攀上高枝,就把树干抛弃了呢?这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2分)
【答案】1、啖:吃。肴:莱。其:他。以:因为。2、翻译:殷仲堪刚任(做)荆州刺史,正赶(遇或碰)上水灾荒年。3、人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的变化而改变原来的品行、志向(如只答安于清贫给1分)
【译文】殷仲堪做荆州刺史,上任时正赶上水涝欠收,每餐吃五碗菜,再也没有别的佳肴,饭粒掉在餐桌上,总是要捡起来吃掉。这样做虽然是有心为人表率,却也是由于生性朴素。他常常对子弟们说:“不要因为我出任一州长官,就认为我会把平素的意愿操守丢弃。如今,我处在这个位置也不会改变。清贫是读书人的本分,怎么能够登上高枝就抛弃它的根本呢!你们要记住这个道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6题。(12分)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④间,海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⑥气索:气短。⑦不韵:不雅。]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2、解释文中加点词。(3分)
(1)类( ) (2)是( ) (3)夸( )
3、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4、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2分)
5、文段表现苏轼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2分)
6、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