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新课标高考语文专题模拟演练试卷:文学常识、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5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2/27 11:26:5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3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套,约16000字。

  2011届新课标高考语文专题模拟演练试卷
  文学常识、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一)
  1、(2011•广州市9月调研)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隋唐时期确定了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B. 孟郊《游子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里的“三春”依次指的是正月孟春、二月仲春和三月季春。
  C.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的“除”,有除旧布新之意,“除夕”即一年中最后一天的晚上,除夕一过,新的一年就要来临。
  D. 字亦称“表字”,是古人成年后在一种仪式上命名的称呼,主要供家人称呼。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取字。
  答案:D(主要供社会称呼)
  2、(2011•广州市9月调研) 下列对文体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座右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B.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取材广,可描绘名山大川,可记录风土人情,可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如《梦溪笔谈》《小石潭记》。
  C. 寓言是带有劝喻或讽谏性的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寓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如《刻舟求剑》《邯郸学步》。
  D.“骚体”也叫“楚辞体”,是以屈原的《离骚》等作品为代表的一种诗体。这类作品现实性强,多现实的气息,篇幅较长,形式自由,多用语助词“兮”字。
  答案:C (A.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B.《梦溪笔谈》是笔记文,不是游记。D. 抒情性强,多浪漫的气息。)
  3、(2011•广州市9月调研)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插科打诨的“科”指诙谐逗趣的话,“诨”是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插科打诨是指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 的动作或语言。
  B. 我国古代的六艺之说有二:一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书,又有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
  C. 三国时,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D.《四库全书》是清朝乾隆年间官修的荟萃古代典籍的大型综合丛书,历经十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答案:A(插科打诨的“科”指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诨”是诙谐逗趣的话。)
  4、(2011•广州市9月调研) 下列对作家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