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5
- 资源简介:
约4470字。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1.这是一首词,想想,你原来学过哪些词,你知道怎样去欣赏一首词吗?
2.查一下有关资料,了解毛泽东填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3.放声吟诵这首词,体会其中这首词的风格韵味,试着把它背下来。
【教学目标】
1.结合这首词的学习,教会学生学会鉴赏词的一般方法。
2.感受作者通过词这一文学形式来表现情感所展现出的魅力。
【学习方式】文本研习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预设】
一 检查预习
1.请学生回忆自己所学过的词,说说他们对于怎样欣赏一首词的理解。
2.请学生介绍青少年时期的毛泽东及写作此词时的背景。
3.请学生背诵这首词,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 导入新课
接同学刚才的发言,补充介绍毛泽东诗词的一般风格和成就。以这首词为例,我们要来探讨一下究竟怎样来欣赏一首词。并感受一下词表达情感的方式。(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相关资料补充:
材料一:毛泽东(1893-1976)政治家、革命家、诗人。1910年毛泽东离开韶山投考湘乡县东山小学。在回答《言志》作文题时,他写下了《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充分表达了17岁的少年的宏大抱负。
材料二: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就读时,毛泽东与蔡和森、何叔衡等人经常在一起纵论天下大事、社会和人生问题,常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来激励自己,立志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与同学约定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不谈家务琐事,否则不能做朋友。
材料三:在长沙求学时,毛泽东经常与同窗好友去湘江游泳,写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诗句。“五四时期”毛泽东组织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在全国反响极大。
材料四:这首诗写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当年10月毛泽东离开韶山前往广州,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往昔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材料五:毛泽东诗词――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雄关漫漫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天地。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三 进入情境,吟诵课文
1.想象一下,假如你就是毛泽东,此时此刻,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滔滔北去的湘江水,你放声歌咏出《沁园春•长沙》。
2.女生齐诵课文,男生边倾听声音边想象这首词所展现的意象。
3.男生齐诵课文,女生边倾听声音边想象这首词所展现的意象。
四 吟诵了这首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开发式地回答问题,小组内同学先交流自己的阅读初感,然后请几位回答,估计学生会说毛泽东很大气,志存高远;有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