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案例:真情出至文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真情出至文
鞍山六中语文组 翟雅妮
教学设想:
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都有共同的感受:学生的作文在审题结构方面都把握住了,语言也精练流畅了,但读起来总是感到没什么味道,没有什么亮点。这是为什么呢?细细分析,原来就是缺乏独到的情感体验,不懂得“文以情生”、其实,我们写作文时不必多考虑文章如何写法,而应该让自己心中所想,自然流露笔端。如实道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管三七二十一,让“情”流出来,这也可能就是一篇好文章。“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才能辞发。因此,在本次教学中将达到两个目的:
[教学目的]
一、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知名篇佳作的情感,把握这些情感跳动的脉搏,并把作者创作时那种深沉浓郁的情感表现出来,引起共鸣。
二、善于捕捉学生的动情点,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教学重点]
选择自己熟悉动情的材料,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感情。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启发式
教学实录:
一、 导入
记得一位名人曾说过:“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此话妙极,他道出了为文的真谛:真情出至文。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怎样用它来化妆我们的生命呢?首先请欣赏著名作家贾平凹的《酒》
二、 感受亲情
1、多媒体展示 《酒》 (略)
师:有人说,母爱是伟大的,我要说,父爱也是伟大的。读贾平凹先生的《酒》,我们犹如在品一杯“情浓于酒”的父爱之“酒”。请同学们思考“父亲为什么毅然戒掉了多年嗜好的酒?
生:(略)
师:后来父亲为什么又喝酒了?
生:(略)
师:那半瓶剩酒“我“为什么没有再喝?
生:(略)
师:父亲的一番谆谆教诲,就是酿造久远的一瓶浓酒,品不尽的酒味,尝不完的酒意。正因为有了这样人生之途酿造的“酒”,才使作者“再没有什么烦闷,也没有从此沉沦下去。那么,儿子为了父亲的安宁有哪些细节描写呢?
生:(略)
师:读贾平凹的《酒》,我们感受到的是家庭浓厚的生活气息,是父子相爱的一片诚挚之情。这样的生活细节不禁使我们想到朱自清《背影》中老父亲过站台买橘子的难忘
背影
2、多媒体展示 《背影》片段
师生讨论(略)
小结:这两篇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也没有反映时代主旋律的重大主题,有的只是平平淡淡的家庭生活。但是,这样的文章读了叫人难忘。原因何在?我想,关键在于它让人感受到了人间亲情。
下面请欣赏一名普通学生的习作《父亲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