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一中2010-2011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2/18 10:19:1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6题,约6290字。

  莆田一中2010—2011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    语文必修②
  命题人:程慧钦、彭奕飞     审核人:林丽春
  说明: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第1-16 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作文写在方格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预祝大家取得优异成绩!!
  1) 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课内篇章阅读(23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诗经•氓》)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3)开荒南野际,            。(陶渊明《归园田居》)
  (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5)舳舻千里,旌旗蔽空,__________,            ,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9分)
  (1)乘彼垝垣  (        )   (2)士也罔极(        )  (3)忍尤而攘诟(        )         
  (4)徒留无所施(        )   (5)枉用相存(        )  (6)列坐其次(          )
  (7)无物以相之(        )   (8)撮奇得要 (       )  (9)故山殊可过 (       )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3)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7)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1)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1分)
  喜雨亭记①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②。其喜大小不一,示其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③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④。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⑤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歌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繄⑥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注】①本文为嘉佑七年(1062)苏轼在凤翔府任签书判官时作。②这三个典故分别是:周公得一异禾,便作《嘉禾》一篇;汉武帝在汾水得一宝鼎,于是改元为元鼎;叔孙领兵大胜北狄,俘其国君侨如,即给儿子取名侨如。③扶风:即凤翔府,今陕西省凤翔县。④有年:丰年;⑤忭:高兴鼓掌;⑥繄:是
  4、下列划线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 治:建造 )
  B.而吾亭适成  (适:恰好)
  C.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   (属:“嘱”,叮嘱 )
  D.岁且荐饥  (荐:连续,一再)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百姓因久旱逢甘雨而欣喜,作者的心情也很高兴,故以“喜雨”名其亭,这与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样,表现作者在意的不是个人的悲欢离合,而是天下苍生的幸福安宁。
  B.全文结构谨严,脉络清晰,如剥茧抽丝。语言轻快活泼,文笔淋漓酣畅,充分表现作者的喜悦心情,极富感染力。
  C.第三段把议论寓于对话之中,句末一个反问句,强化了“文眼”之意。第四段以歌作结,引出给命名的缘由,照应首段。全文以一“志”贯穿,首尾呼应,结构谨严。
  D.开篇点明用“雨”命名的缘由,接着援引古人以喜为名的三个例子,这三件事不仅有趣,而且都与国家政治有关。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作者看重的是国计民生,而非亭名。
  6、将文中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4)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2分)
  7)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3分)
  3) 诗歌鉴赏(6分)
  7、 阅读下面这首诗,8、 然后回答问题。(6分)
  遇旧友  吴伟业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
  乱离①何处见,消息苦难真。
  拭眼惊魂定,衔杯笑语频。
  移家就吾住,白首两遗民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