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策略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wps
  • 资源大小: 2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2/5 13:07: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79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策略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达县亭子职业高级中学   廖龙兵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目标的定位。那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策略应有什么转变呢?
一、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现代教学论认为,学力大致可以由三个同心圆组成:最外一层是知识,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包含着字词句篇、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第二层是读写听说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里面的核心层包含学习动机、兴趣、习惯和方法,也就是“知学、乐学、善学”。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理论重心的转移,说明主体参与非常重要。
在唤醒意识上,首先,学法指导不应看作是简单的传授方法,而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只有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历经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创造等心理体验,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学习的规律,养成习惯,形成学力。其次,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适时引导学生自悟学法,有意识地强化活用,加强能力迁移。
二,由重知识传授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重视素质提高。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智力开发和素质提高的整体教育,把握好教材取舍的度;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促进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
三、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我们常讲“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有时,“过程”比“结论”更具意义:它能唤起探索与创造的欢乐,激发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它能展现思路和方法,教会人怎样学习。例如: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往往需了解反映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活经历,应鼓励学生去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或者上网查寻,或者走访长辈、老师、朋友,这要远胜于教师的总结性介绍。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