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密市发达学校2011届高三语文期末模拟试题二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0980字。
期末模拟试题二
第Ⅰ卷(选择题 36分)
一、(15分,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漂白漂洗 角色角斗 屏除屏气凝神
B. 退色吝啬 笙箫申诉 弄堂舞文弄墨
C. 殷红殷切 遗产遗赠 削皮削足适履
D. 苔藓春风骀荡 诅咒人为刀俎 乾坤土豪劣绅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斩获 了无声趣 前倨后恭 解铃还须系铃人
B.通谍 一笔勾销 兴高采烈 如坠五里雾中
C.肄业 和颜悦色 俯拾即是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呕歌 义愤填膺 貌合神离 无心插柳柳成荫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见春花而喜年少,见秋霜而叹白头,见旷野而遥想塞外,见小溪而梦回江南,中国的诗人多是因“物”而缘情的。
B.古人对于竹子,有的喜欢,如郑板桥诗中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有的不喜欢,如杜甫诗中说“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C.秋日的田野真是五彩缤纷:稻谷的金黄,枫叶的火红,桂花的雪白,竹林的深绿……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丰满的和谐。
D.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4.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上级既然下达了这项任务,虽然时间紧,我们也只能勉励为之。
B.“价值”最初是在商品交换中演绎出来的一个经济学概念。
C.林纾是一位“有创作精神”的文学翻译家,他的翻译连原作中的幽默风味也能惟妙惟肖地表达出来,有时甚至比原作更胜一筹。
D.近来,一些不法分子漠不关心孩子的生命,残 忍地制造了一系列校园血案,引起了全社会的无比愤慨与理性反思。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审计局的同志几天来都在查阅紫阳分校基建部分账目
B.竞聘考核上岗的人事制度改革,对那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干部,的确会感到压力很大。
C.技术创新的浪潮正使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存储、获得和处理有关我们星球的各种环境和文化现象的信息。
D.新一届领导集体从中国现实出发,将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治国原则写入宪法,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的一大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文化创新要有世界眼光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历经社会变迁,中国文化之所以能有气象万千的格局,之所以能维系绵延不绝的血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够吐故纳新、完善自我。在历史上,从军事征战到贸易往来,从官方的使节互派到民间的自发沟通,文化交流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人们彼此理解和接 纳的重要内容。就此而言,古老中国的文化更新,正是在一次次文化交流中实现的。毫无疑问,只有在这样开放包容的交流中,我们的文化创新才有了不竭的动力和活力。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的文化,犹如它山之石,本身就充满了新的特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犹如不同色彩的搭配,在纵横交错、明暗强弱的各式组合之中,新的“颜色”就会出现。不同“颜色”的文化,只有相互碰撞、融合,才能迸发新的魅力。当前,文化多样性的概念和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一样,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这种“多样性”的提倡,不只致力于文化的保护,更是在强调多样性文化之间的启发和借鉴。
在多样的世界文化中,我们的文化创新需要坚持开放包容的理念,切忌闭门造车。我们历史上的几个文化大繁荣时期,无一不伴随着对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引进和吸收,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再创造的过程。从历史看,埃及古文明之于希腊,希腊文明之于罗马,印度文明之于中国等,其间的消化吸收,无不证明开放包容的重要意义。就近而言,上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曾兴起过一股声势浩大的“文化热”。其实质,就是在改革开放的前提下,中国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