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教学实录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1/25 21:09:5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220字。

  《游褒禅山记》教学实录
  张正耀
  (上课铃响,师生互致问候。)
  师:昨天的课上,同学们交流了预习情况,对课文中的一些字词句进行了梳理,对课文的整体意思也有了一个概略的了解。有的同学还就一些重点字词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说明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非常认真。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古代散文名篇。
  师:我们先一起来把课文齐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师生齐读课文。)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这样几个句子个别同学读得不太好: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教师分别请三位学生读,其他学生评价并让学生自由读一遍。)
  师:近代大学者梁启超曾经评价王安石的这篇文章“荆公则学人之文也”,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王安石的这篇散文是一篇学者的随笔,看似游记,其实论述了学者治学的道理。梁启超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呢?请大家自由地读课文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学生读课文,在课本上勾画圈点,思考,同桌间作小声讨论。教师在行间巡视,并时而俯身参与学生的讨论。)
  生:作者开始说:“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这与我们所见到的一般介绍不同,它不是写景,而侧重于对“褒禅山(华山)”、“慧空禅院”由来的考证。
  师:你说得对,这正是具有学人实证精神的表现。
  生:作者说:“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看上去是对“仆碑”的介绍,其实是对“华山”(花山)之名的考证,指出今人所读的错误。
  师:确实是这样,由此作者还得出了一个认识,大家一齐来把这段话读一下。
  (生齐读:“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师:同学们对这段话是怎样理解的?
  生:作者对倒地的石碑,发出了自己的感叹,由于各种原因,古书没有能够留存下来,人们以讹传讹,把“花山”说成“华山”,使“花山”的真正名称被掩盖了。
  生:作者不是“感叹”而是“悲叹”,他所想到的也不只是这块“仆碑”以及“花山”的名称,而是历史上与此相类似的许多情况,用作者的话说就是:“何可胜道也哉!”
  生:作者由此向所有的“学者”发出了忠告,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要有“深思慎取”辨伪存真的严谨态度。
  师:前面作者说“盖音谬也”,对今人把“花山”之名读错的情况只是一种推测,而在这里却由此作出了判断,你认为作者的判断正确吗?
  生:正确。前面说的是“音谬”,也就是读音错误,而读音错误的原因又是因为“碑仆道,其文漫灭”,一般的人并不去对它的读音进行较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