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教案4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1/9 21:07:5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120字。

  5、离骚(节选)(张飞2011) 
  教学设计:张飞    作者博客:张飞教语文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思想,了解“楚辞体”的特征和《离骚》的历史地位。
  2、反复诵读,鉴赏重点句子,理解并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3、了解本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背诵名句,感受屈原洁身自好、坚持正道的高尚节操。
  2、学习诗歌比兴手法(移情手法)的运用,理解诗中的“美人”“香草”的意象内涵。
  【教学难点】
  1、诗中疑难字词以及表达含蓄句子的理解。
  2、诗中屈原的情感变化以及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提问: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 》中慨叹封建帝王武功有余而文才匮乏时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的“风骚”指的是什么?(《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诗风,与之相提并论的《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所以,“风骚”就成了文学的代名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楚辞》中的名篇《离骚》。
  二、题解
  1、关于作者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主张选贤授能,修明法度,以实现“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
  屈原辅佐楚怀王,正在七雄激烈争斗之时。屈原起初很受怀王信任重用,怀王让他“造为宪令”,即主持国家政令的起草、宣布等事项。“宪令”涉及推行变法之事。楚国在悼王时,已有吴起变法的先例。怀王初年,也想有一番作为,曾争到合纵之长,因而屈原希望变旧更新,一度受到怀王的支持。可是,楚国的变法本来就不够彻底,政权主要掌握在贵族重臣手中,他们为了保持个人禄位而反对变法。
  当时楚国朝廷中佞臣充斥,与屈原同列的有上官大夫。他心怀嫉妒,与屈原争宠,屈原起草宪令未定,上官大夫欲夺其稿,屈原不予,他就向怀王进谗言,说:“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怀王庸懦昏聩,不加辨明,就怒疏屈原。屈原的被疏远,根本原因在于他的政治改革计划触犯了贵族利益,遭到旧贵族们的中伤打击。
  屈原和旧贵族集团的斗争,还表现在对外政策上。屈原分析了当时形势,坚决主张联合齐国、抗击秦国的策略,这是对楚国有利的正确策略,怀王曾采纳他的主张,并派他出使齐国。屈原被疏远后,秦国派张仪出使楚国,以土地诱惑楚怀王。目光短浅的怀王就改变了对外政策,采取绝齐亲秦方针,结果使楚国在政治上、外交上吃了大亏。怀王恼怒,又轻率出兵伐秦。由于没有齐国的支援,被秦国打得大败,还丧失了汉中之地。在危殆的形势下,屈原曾被怀王再次派往齐国,以图修复两国交好。但不久,秦昭王又提出秦楚两国联姻,要与楚王会面,屈原谏阻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怀王之子子兰却劝怀王去秦,说:“奈何绝秦欢?”怀王终于去了秦国,果然被扣留,最后客死于秦。当时屈原已被逐出朝廷,流放到汉北地区。
  楚怀王死了以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受到广泛的同情。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顷襄王在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大约此时郢都在庄暴郢之后,“百姓震愆”,“民离散而相失”,他只得去故乡而就远。辗转流离在沅、湘一带大概有九年之久。他远离故国,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而已。于是,他又慢慢地顺着沅江,向长沙走去。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时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于汨罗江中,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
  他的政治理想的内容就是“美政”,即圣君贤相、民本思想。他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改变楚国的政治和社会的现实,使楚国强大起来。他主张用人唯贤,反对用人唯亲。
  屈原要求“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符合当时楚国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国家富强;外交上,他主张联齐抗秦,是非常正确的路线;他劝阻楚怀王入秦,从后来事情的发展来看,也完全是对的。可见屈原心系国家的安危存亡,并且审时度势,很有政治见地。却受到周围群臣的排挤、打击,君王疏远了他,他的忧愤是由国家前途晦暗不明引起的,而不是一己的私愤。
  2、《楚辞》与《离骚》
  《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前部分追忆往事,表明洁身自好,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和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后两部分描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