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课堂实录9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1/8 15:05:2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67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0430字。

  《社戏》课堂实录
  河南省新乡市   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都温中
  一、导入
  师:上课!(师生问好)
  师:(出示幻灯片1)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他最柔软的一块地方,即使是有着坚韧顽强的性格、反抗绝望的信念、永不屈服的精神,被人们称为“民族魂”、“硬骨头”的鲁迅先生,也珍藏有他自己的一间活泼温馨的精神小屋,那就是他的童年生活。
  今天,让我们带着些许好奇、带着些许回忆,亦或许带着些许失落惆怅,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去探寻、去回味先生童年生活的一片掠影。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社戏》(出示幻灯片2,课题“社戏”)
  二、解题与背景介绍
  师:那谁来说说,什么是社戏呢?焦钰桐同学。
  生:社戏就是每年社中演的“年规戏”。
  师:好,请坐,说的很好。(出示幻灯片3)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叫“社”。按照我国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在鲁迅先生的故乡绍兴地区,后来发展为以演戏的形式祭祀,这时候演的戏就称为“社戏”。
  师:下边老师再来介绍一下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出示幻灯片4)鲁迅先生在童年时期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他和许多农村的孩子们成了好朋友。《社戏》选自小说集《呐喊》,是鲁迅先生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同学们一定要注意:不能把文中的“我”也就是迅哥,看成是鲁迅。
  三、探究主旨
  师:下面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内容呢?张艺驰同学。
  生: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和小伙伴们从平桥村夜航到赵庄去看戏的过程。
  师:好,请坐。概括的很完整。(教师出示幻灯片5)这篇小说主要回忆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和小伙伴们夜航到赵庄看社戏那段难忘的生活经历。(出示幻灯片6)可以说作者对这次经历的感悟集中在了课文的结尾——第40段,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40段,并且说一说,结尾的哪一个字集中表达了“我”对这段经历的态度和情感?
  学生齐读:“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师:同学们抓住了哪一个字呢?刘家佳同学。
  生:“好”。
  师:好,请坐。就是这个字——好。(出示幻灯片7—8)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小组合作,思考探究:那一夜舞台上演的“社戏”到底好看不好看?那夜吃的豆一定就比第二天六一公公送的好吃吗?(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庞冠晨同学。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