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9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1/8 14:53:1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380字。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
  李卫东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一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的莫泊桑。(教师板书课题、作者)我们以前学过法国作家写的小说吗?(生答:学过都德的《最后一课》)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先把课文读一遍,已经读过一遍的请举手。(学生纷纷举起手)好,咱这节课就这样上,主要由同学们提疑问,然后我们一起讨论解决。有两种疑问,一是有疑而问(师板书:有疑而问)什么意思呢?就是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产生了非常明显的一个疑问,这个疑问是摆在表面上的,就是读不懂,这个句子、段落以至整篇文章大体意思到底是什么?传达出作者一种怎样的内心想法和情感?“有疑而问”主要解决是写了什么?(师板书:写了什么?)第二种疑问是,(生齐答:无疑而问)。(师板书:无疑而问)。怎么讲呢?在看似没有疑问的地方能发出自己的疑问,也就是说,它不是摆在表面上的一个疑问,整篇文章大体意思我读懂了,甚至每个句子的意思我也读懂了,但能不能再深入地问一问:题目为什么是这样一个题目,这篇文章的结构为什么这样安排,而不那样安排呀?这个人物为什么要说这句话,说另一句话能不能更好地传达出他的性格特点、内心感受呀?也就是说,“无疑而问”主要就是从写法上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写?换一种写法、换一种手法能不能行?(师板书:为什么这么写?)我们经常说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看同学们能不能发现好多有价值的问题。下面就四个同学一组,提出并梳理你们的问题,每组由一个同学专门作好笔记,分门别类记下整理的结果。
  学生读书、讨论,教师巡视。大约6分钟后教师收集起各组的问题。
  师:好,我看大家讨论得很热烈,我想,大家在讨论的过程中,有的问题已经——(生答:解决了)很多组都这样,有的同学提出疑问,其他同学忍不住就说了,这是什么什么意思,应该怎么样,问题解决了,也就没再列上。下面咱讨论记录下的问题,边解决,边再发现新的问题,好吗?先看这一组的一个问题:作者写这篇文章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问题很大,但我看到好几个组都有。是啊,写这样一个故事,究竟想要表达一个怎样的思想呢?
  生:他想要揭露的是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揭示底层百姓艰难的生活。
  师:你能不能详细地解释一下,这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生: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叔叔态度的变化。
  师:照你的理解,如果我们用一个字来概括这篇小说情节的主要特点,会是什么?
  生:变。
  师:对,变。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读书,理出一个大致的线索。(学生读书思考)
  生:菲利普夫妇一开始是急切地盼望于勒,等到真的见了破产的于勒,又赶紧躲开他。
  生:我补充一点,在盼于勒之前是恨于勒,因为在第四段后作者用插叙交代了他以前是“花花公子”、“流氓”,是“全家的恐怖”,把他打发走了。
  师:你补充的很好,注意到了这部分比较重要的“插叙”。但插叙中交代“态度”的变化就这些吗?
  生:还有,当菲利普夫妇听说于勒赚了钱之后,就又称他是“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师:这就比较全面了。如果用几个字来概括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就是: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