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59题,约8860字。教师用卷约8280字。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字录入:王亮
2010年12月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8页,五道大题,59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2.答题纸共页,在答题纸密封线内相应位置填写班级、姓名和学号。
3.所有试题的答案都填涂或书写在机读卡或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机读卡和答题纸交回。
第I卷 (机读卷 共50分)
一、文学常识判断: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每小题1分,共20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汉代时十称《诗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是个305篇,又称“诗三百”。相传是孔子编订的。开创文学浪漫主义的先河。与《楚辞》并称“风骚”或“诗骚”。
2.《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是当时各诸侯国和各地区的乐曲,“雅”是宗庙祭祀的乐歌,“颂”是宫廷乐歌,与其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3.《伐檀》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运用对比的手法,对不劳而获者进行严厉的质问,辛辣的嘲讽,无情的斥责,句式整齐,富于感染力。重章叠句,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使思想和感情得到畅快的倾泻。
4.《氓》是《诗经》中弃妇诗的代表作。运用了回忆倒叙的手法,以一个普通妇女的口吻叙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过程。全篇巧妙地将事件过程和弃妇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运用“比”和“兴”的手法,无限追悔,溢于言表。
5.《国殇》是屈原为祭祀神鬼所作的一组乐歌——《九章》中的一首,内容是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通过战场景象的描写来烘托、渲染楚军将士牺牲的英勇悲壮。在艺术表现上承继了屈原的一贯风格,“通篇直赋其事”。
6.汉代诗歌成就最高的乐府民歌。为了区别文人制作的乐府歌辞,习惯上把采集自民间的歌辞称为“乐府民歌”。《木兰辞》与《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的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叙事诗的代表作。
7.产生于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是早期抒情诗的典范。刘勰说它是“七言之冠冕”。《迢迢牵牛星》是秋夜即景之作,借天上的牵牛织女双星的故事。写人间别离之感,充满浓厚的浪漫气息。叠词的使用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特别是后两句,一个包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
8.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曹子建即“建安之杰”曹植,代表作《白马篇》形象生动地塑造了一位忠勇双全的边塞游侠儿形象,表现了他英勇豪迈的气概和忠贞为国的崇高品质。
9.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诗人,陶诗多为五言,内容上可分为山水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的《归园田居》(其一)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终生隐居的意愿。“大小谢”指南朝宋时的谢朓、齐时的谢灵运,写山水诗的代表作家。
10.“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陈子昂四位诗人,他们的主要贡献是破坏和改造了宫体诗,奠定了五律,发展了七言歌行。尤其陈子昂第一个举起诗歌革新大旗,推崇汉魏古诗,为盛唐诗歌高峰的到来铺平了道路。而继“四杰”之后使律诗定型的两位诗人是沈佺期和宋之问。
11.盛唐的两大诗歌流派是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派的重要诗人还有王昌龄、王翰、王之涣、李颀、崔颢等。其中王之涣被称为“七绝圣手”。
12.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李白和杜甫是盛唐双峰并峙的大诗人。中唐后期的两大诗派是新乐府派和韩孟诗派。新乐府运用的中坚诗人有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