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兰花》教案5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620字。
铃兰花
教学目标:通过诵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把握课文体现的情感,体会主人公对父母的爱
3把握文章的心理描写
教学重点:文章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爱让人变的坚强,勇敢
教学方法:研读 讨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传说,勇士圣雷欧纳德为民除害与毒龙拼杀,精疲力竭后与毒龙同归于尽,他死后土地上长出了许多形状如同铃铛的白色小花,这种花是勇士的化身,它凝聚了勇士的血液和精魂,这种花就是铃兰花。根据这个传说,把铃兰花送给亲朋好友,幸福就会降临收花人身上。所以铃兰花的花语是幸福再来。南斯拉夫把这种花当做国花。今天我们学习南斯拉夫作家沃兰茨的文章《铃兰花》。
二、课文研读
(一)初读感知:
问题一:读准自音
战战兢兢 攫住 揪 爿 绛紫 黄澄澄 蓦地
问题二:作者在文章中写了两次进入“地狱”,大家概括出来是哪两次?结果怎样?
明确:第一次 放牧 吓哭回来 被动去的
第二次 采铃兰花 成功 主动去的
(二)精读理解:
1、精读第一次进入“地狱”
问题一:作者第一次进入地狱时心情怎样?那些句子体现了作者的这种心情?哪些句子是心理描写?那些句子是行为表现?
明确:害怕
心理描写: 我当时真想大哭一场
我战战兢兢地坐下来
我越来越害怕
我的心一直不能平静
我感到绝望,只好揪心等待回家时刻
恐惧攫住了我的心
行为表现:
我尽量放慢脚步,一点一点走进这可怕的地方
也不敢回头好好地看看四周
终于控制不住哭着跑开,一直跑到地头
浑身哆嗦了好一阵
眼睛哭肿了
问题二:经过第一次的地狱经历,作者对地狱的恐惧改变了吗?从文中找出依据。
明确:没有
我对这个地方依旧想当初那样惧怕
2、精读第二次进入“地狱”
问题一:第二次是主动采摘铃兰花,他那么惧怕“地狱”为什么主动去了?从文中找出依据。
明确:母亲特别喜欢铃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