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中用好排比句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2/25 20:25:44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65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590字。

  在作文中用好排比句
  湖南望城一中 胡岭
  邮编:410200 电话:13973187049
  过去,不少的老师鼓励考生在作文中采用排比句,并将其作为衡量一篇文章文采的重要标准,于是乎,排比成了老师眼中的宠儿,成了考生心中的得分利器,一篇篇文章总也是千篇一律的以排比开篇,以排比结尾。在这排比满天飞的情况下,也有许多老师提出了异议,在大大小小的场合对这种作文形式进行批判,大有一棍子打死之意。那么排比句该不该用呢?我认为该用,但是我们在采用排比时,必须与文章的内容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得当适宜,下面,我就谈谈如何在作文中用好排比句。
  一、在论证中采用排比阐述道理。
  在进行论证的时候,恰到好处的运用排比句,一方面可以将道理阐述得更透彻,另一方面则能彰显思维的缜密性,增强说服力。像名作《请看看我们头顶上的月亮》一文中,作者在阐述中国人民不应自卑自叹,应有信心、有能力为全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时,用了多处排比:中国不但要有所发明,更应该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正基于此,中国共产党才崛起于新世纪之初,才浴血于屠刀之下,才推翻了三座大山,才高举起改革开放之旗,才奋扬国威于世界!这几个排比句整齐连贯,层层推进,气势逼人,不容辩驳,从而论证了中国人民有能力自力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在2008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不要轻易说“不”》中,有一段精彩的排比论证的文字:道理很简单:就像忍受不了窗外的喧嚣和飞尘而把窗户紧闭一样,你不开窗,也拒绝了所有的明月清风鸟语花香;就像“哪怕有一线希望也要尽百倍的努力一样”,既然你已经心急如焚、挥汗如雨地在断垣残壁中刨了十多个小时,为了那个在黑暗中挣扎的生命,你绝不会在最后的时刻轻言放弃;就像我们的国家在面对那么多不了解真相的人们横加指责时,依旧面含微笑,耐心解释“西藏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一样,我们可以压住心头的不平和愤怒,因为我们明白,简单地说不并不能让他人心服口服。这段文字先写开窗,再写拯救生命,最后上升到国家的高度上,三个层面一层高于一层,形成阶升式的排比,全部指向文章的主题“不要轻易说‘不’”,由浅入深,将其剖析得透辟彻底,彰显了排比的力量。
  二、在反驳中采用排比形成回击。
  在议论文写作中,有时为了更好的论证自己的观点,可以在文中列出与之相反的现象或人物进行批评驳斥。而反驳中采用排比,能够一针见血的、集中有力揭露丑恶,以形成反击,为正确观点的树立奠定基础。像周恩来《延安欢迎会上的演说》里有这么一段话:这些现象不改变或消灭,中国抗战的局面能拖到胜利么?我们的回答:要胜利,不是拖而是打!要胜利,不是消极的抗战,而是积极的抗战!要胜利,不是国内的分裂,而是国内的团结;要胜利,不是政治的压迫,而是政治的民主!总理针对现实,入木三分的指出抗战胜利不能拖,然后四个”“不是……而是”句式澄清大是大非,拨正了抗战的航向。2003年一位陕西考生在高考中也运用了排比反驳的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诚然与你关系亲密的人值得信赖,可以给予你帮助,但与你疏远或是完完全全的陌生人,就一定会陷你于不义,想加害于你,成为被怀疑、被仇视的对象吗?有一句老话:“世上总归是好人多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