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语文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2/22 20:13:33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2100个字。

  《庄子》二则(《浑沌之死》《呆若木鸡》)教学设计
  云霄将军山学校蔡良炳
  教学目的:
  1、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2、体会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学习寓言所阐明的道理。
  2、难点:
  课文想象奇幻、构思巧妙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庄子与《庄子》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教学设计>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学习《浑沌之死》
  三、生字
  倏(shū):<书>极快地。如:倏地。
  沌(dùn):混(浑)沌。
  (1)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如:混沌初开。
  (2)形容无知无识的样子。
  四、词语解释
  时:常常,时常。
  七窍:人的耳目口鼻共有七孔,故称七窍。
  五、结构分析,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大意。
  《浑沌之死》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1句):交代主人公,巧妙有趣。
  第二层(第2、3句):倏和忽打算报浑沌之恩,要为之开七窍。
  《周公诫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帮助学生认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意义,并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加强这些美德的培养。
  3、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难点:文章的写法。(正侧面结合)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准备:引导学生多渠道搜集有关周公的故事及诗文,进而循此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和内容:
  一、激情导入: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周公的信息。
  以三国曹操《短歌行》中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关于周公的这个故事,后世就演化成一个成语:“握发吐哺”。对于这个故事,出自《周公诫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典故。
  二、作者与作品
  1、作者
  韩婴:西汉古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燕(今北京)人,治《诗经》,兼治《易》。文帝时任博士。著有《韩诗内传》和《韩诗外传》。
  2、《韩诗外传》
  是一部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编成的杂编。今本作十卷。其书杂述古事古语,虽每条皆征引《诗经》中的句子,然实系引《诗》以与古
  《出师表》教案
  教学目标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对联导入新课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
  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二、解题,简介时代背景
  三、整体感知
  1、录音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画记出疑难字词,注意停顿、重音。
  2、对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注意以下字词:
  古今异义词:
  (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
  。(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
  3、学生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答司马谏议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理解文句的意思,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探究文章中所包含的信息。
  3、体会作者坚持改革,决不为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
  二、教学重难点:
  1、领略《答司马谏议书》简明扼要,铿锵有力的词语的运用。
  2、作者在本文中对实施变法出现四个问题的解答。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回顾历史,一些力图富国强兵的变法者往往遭到传统势力的阻挠,王安石也不例外。作为改革者的王安石与作为保守派的司马光是两股针锋相对的势力。他们都试图说服对方,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在这篇《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坚定的态度和明确的观点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对司马光来信中的观点一一驳斥。
  二、文题解说: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等,如:《报任安书》(司马迁)、《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这个文题的意思是:回给司马谏议大夫的信。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身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