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绘画艺术引入语文课堂的尝试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1/27 11:19: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6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将绘画艺术引入语文课堂的尝试
甘肃省华亭一中   李文俊  744100
  古典诗词中借景抒情,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的诗画相通的技法,是中国文学艺术中一枝异彩绽放的奇葩;而现代著名作家张爱玲又将绘画艺术引入小说、散文的创作,大大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创作技艺。文学作品中的图画美常常使读者陶醉其中,入情入景,为更好地理解作品意境和题旨铺设了一条通道。注意到这一点,可以为语文教学注入鲜活的血液。
笔者在十年来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将这种绘画艺术引入课堂,把文字和图画这两种不同的艺术样式有机结合,组织引导学生绘制图画,将抽象变为直观,再借助学生的理解和观察将直观还原为意境,进而充分、全面、深入地理解诗文内容,感悟、欣赏诗文美妙的境界。
在散文教学中,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如何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共鸣?为此,我注重了课堂设计中绘画艺术的引入。在教《故都的秋》这篇咏秋散文精品时,为了让学生深入感受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眷恋、向往、赞美之情和悲凉、孤寂之味,笔者要求学生将故都之秋的五种景况的自然风物概括为五幅画面:“秋花图”、“秋槐图”、“秋蝉图”、“秋雨图”和“秋果图”。然后将学生分成五组,每组绘制一幅图画,选出最能体现文章意境的画面,让创作者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其中有一名学生将“秋花图”描述如下:“碧绿辽阔的天空下,五颜六色的牵牛花荟萃成流光异彩的野花圃,天与地之间,间或出现一两只白色或瓦灰色的驯鸽,点缀在一大片的空白中间,显得疏密得体,浓淡相宜,可与天公媲美。坐在院子里的人,手捧茶碗,抬头望碧空,俯身拾牵牛,耳边不时传来驯鸽的飞声。”这画面有动有静,绘声绘色,秋的美,秋的情趣完全融合在蓝天白花之中。通过作画,使本以生动的文字更有一种质感,如同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同时,可训练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感悟、联想和想象能力,实现了思维活动的大整合。这一教学模式既注重了学生对作者抒发的情的理解和共鸣,同时注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趣的激发,长此以往,激活了课堂,教活了语文,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在古诗词教学中,鉴赏诗词的意境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为了突破它,我也常常讲绘画艺术引入其中。例如:在鉴赏柳永的《玉霖铃》一词的意境时,我让学生根据上、下篇的内容,分别作画,然后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有学生将第一幅画命名为“长亭别离”。并描述为:“一个秋天的傍晚,骤雨刚刚停歇,空气格外清新,寒蝉在柳树梢上长鸣不已。京城门外,长亭边,一个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宴席上有两个斟满酒的酒杯和两盘几乎未动过筷子的下酒菜,词人与情人双手紧握,喉咙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来,脸颊上挂满了滚烫的泪水。此时,水面上,一只小船里一位老艄公正对着这对情人使劲地喊着:‘上船喽,------上船喽----。’天色越来越暗,茫茫的水域里,蒙蒙雾气一片。”另有学生将第二幅画命名为“羁旅长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