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课堂实录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2/14 12:59:0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6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700字。  《鱼我所欲也》课堂实录
  作者:徐江
  讲课时间:2010年1月12日
  讲课地点:天津九十五中学
  一、“尽信”或“不尽信”要在思辨之后决定
  师:今天的课堂教学是《鱼我所欲也》的第二课时,即品读课。上一节课已经完成了对文本字、词乃至本义的认识与探究,今天的品读是讨论如何在眼下的现实生活中实践孟子所讲的人生道理,要很有智慧地履行这些有关的人生哲学。在未进入实际的讨论之前,先问一下同学们,你们知道孟子这样一句话吗?“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生:不知道。
  师: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书》本指古代的一本文献——《尚书》。但我们今天可以作扩展理解,即指代一般的书。“尽”,是一个副词,即全部的意思。孟子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让人们开动脑筋,对书中的事或理要思辨,不要以为凡是写进书本中的东西都是可信的。同样,对《孟子》一书中的东西,我们也要思辨,包括孟子这句话。当我们面对一本书的时候,先不要有“尽信”或“不尽信”的看法,而是要认真地阅读,理解其本义,然后再思索。之后,自然而然就会有自己的判断,“尽信”或“不尽信”。现在我们就对《鱼我所欲也》这篇课文作思辨,当我们结束今天的品读时,你们自然就会有明确的态度——“尽信”或“不尽信”。明白老师讲这番话的意思吗?请说一说你们的理解。
  生:明白,就是说,先不要有“尽信”或“不尽信”的态度、想法,而是要以思辨的精神对待书中所讲的东西。
  师:这才是正确理解或者说把握了孟子所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要旨。请注意,这里的“书”就是指广义的“书”了。
  二、《鱼我所欲也》思辨要点
  师: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哪些话给大家的印象最深?教育意义最大?
  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师:孟子为了说明要坚持这一精神,还讲了“行道之人”和“乞人”对待“食”的态度,他是怎么说的?
  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
  师:好了。我们这节课的思辨就从上边的话语开始。这一节课,老师要和大家讨论孟子这些人生哲学,特别是在现实生活中怎么实践它。是“尽信”呢,还是“不尽信”呢?不能为读古文而读古文,要联系现实的生存来解读它。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义”,请问“义”是何义?
  生:义,指合乎道理,指正义、公正,它是人们应该遵守的一种道德。
  师:很好。义,大体就是这个意思。孟子在《告子章句》中说过:“义,人路也。”很显然,孟子的“义”是指人们遵守的东西,是人们应该走的“路”。这是道德性的东西。关于“义”,我们理解到这一层面就可以了,再具体说下去会偏离我们的讨论话题。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