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测试卷2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九年级水平测试语文试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
(一)按要求答题(6分)
1、下列词语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2分)
辩伪去妄 ②孜孜不倦 ③锲而不舍 ④根深帝固 ⑤不言而喻 ⑥不掇劳作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②④⑥
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对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诸多难题,他都能应付自如。
B、抓好禁毒,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C、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D、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让人目瞪口呆。
3、选择关联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我们仅仅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 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
建立起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
②这些方法也得从学习的经验中取得。 只是埋头苦干,不懂脑筋想一想,
就得不到。
A、只有……才…… 如果……那……
B、不仅……而且…… 假如……那……
C、尽管……但…… 因为……所以……
D、既……又…… 因为……所以……
(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24分)
(一)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观察。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是盲从,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1、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 )(2分)
A、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 B、人应该又怀疑的精神。
C、“怀疑”、“思索”、“辨别”是求学问的三步曲。 D、做学问时要持有怀疑态度
2、文段中有这样的话:“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亲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作者的意思是( )(2分)
A、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持怀疑的态度。
B、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你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弄清是非。
C、做学问时要持有怀疑态度。
D、不论对哪本书,都要怀疑。
3、第4自然段中“这是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中“基本”的意思是( )(2分)
A、根本的 B、主要的 C、决定性的 D、大体上的
4、选文第四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2分)
A、举例论证 B、对比论证 C、引用论证 D、比喻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