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5张。附带教案和学案。《〈论语〉十则》学案,重视解“言”与悟“文”,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
《〈论语〉十则》学案
学校:浏阳八中
设计者:罗良
【学习目标】
1、 解“言”—整理积累文言文语言材料,通过识记和诵读,形成语感;
2、悟“文”—初步掌握品悟经典、撰写心得的方法,感受《论语》精髓,经历一番文化濡染提升自我修养。
【重点难点】
重点:解“言”、诵读、品悟
难点:掌握品悟经典的基本方法,感受《论语》精髓,
【学法提示】
1、 自主学习
2、 小组合作交流
3、 课堂展示
4、 研究性学习
【学习准备】
1、 读一读《论语》,了解孔子思想;
2、 读一读《〈论语〉心得》与《〈论语〉》别裁》,了解后人对《论语》的解读。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部分 课前预习
1、自学P19“阅读指南”之“〈〈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什么?”(5分钟)
2、熟读1-5则,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这5则。
①识记。掌握重点字词句,将其写下来,自主考查(15分钟)
识记:
②质疑。将有疑问的字词划出来,准备质疑。
3、挑选三则背诵。
第二部分 课堂学习
一、 疏通全文,解“言”。
1、熟读6-10则,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这5则。
①识记。掌握重点字词句,将其写下来,自主考查(15分钟)
识记:
②质疑。将有疑问的字词划出来,准备质疑。
2、挑选两则背诵。
二、研读全文,悟“文”
1、读一读下列“〈〈论语〉〉心得”, 想一想可以用哪些方法品悟经典?
品悟示例:
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大师如是:
说明学问的道理,并不是只读死书,而是注重现实人生中的做人处世。孔子说生活不要太奢侈,“食无求饱”,尤其在艰难困苦中,不要有过分的、满足奢侈的要求。 “居无求安”,住的地方,只要适当,能安贫乐道,不要贪求过分的安逸,贪求过分的享受。这两句话的意义,是不求物质生活的享受,而重视精神生命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