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教学设计10
- 资源简介:
共2份简案。约3330字。
《心声》教学设计之一
学习目标:
1.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3. 学习小说中出色的心理描写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 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平等待人的良好品质。
一、导入新课:
我们带着一声啼哭来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们用好奇的眼晴打量我们周围的一切,接受周围的一切,同时我们也希望被他人接受,我们一路走来,面对人生我们有太多的话想说,有太多的心声要表达,让我们一起走进《心声》去听听主人公──李京京的心声吧,他会让你有似曾相识的感受。
二、整体感知,把握人物形象及所反映的的社会生活
1、学生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2、概括复述故事内容,理出小说的写作思路。
写作思路参考:
⑴按时间先后:
①第一天下午放学后,京京要求朗读课文被拒,回家路上躲进小树林里朗读;
②第二天下午放学后,京京试图纠正同学的误读遭讥哄;
③公开课上同学怯场京京“救场”。
⑵按情节发展:
①京京要求朗读《万卡》遭拒──开端;
②京京躲进树林里朗读《万卡》──发展;
③京京纠正同学误读遭讥哄──继续发展;
④同学怯场京京“救场”──高潮;
⑤京京决定给爷爷写信──结局。
3、讨论:
⑴《万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京京?你从中得到有关文学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提示:《万卡》之所以打动李京京,是因为李京京有与万卡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情感体验,相似的倾诉需求,他的心与作品中的万卡的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万卡的心声似乎也就成了他的心声。“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
启示一: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启示二:要从小说中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
《心声》教学设计之二
山东省邹城市城前中学 孙振 2010-11-2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理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找出文中主要的矛盾冲突,体会和学习小说的艺术特色──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矛盾冲突的分析,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理解文章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作者以“心声”为标题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促进健康师生关系的形成。
【教学构思】
一、导人新课,激发阅读表达的兴趣
二、速读课文,感知情节,梳理结构
三、小组讨论,由表及里
主要的矛盾冲突是什么?小说为什么命名为“心声”?
四、师生交流,阅读延伸
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假如你是程老师,你会如何对待李京京这样的学生?
五、讲述故事,倾诉心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表达的兴趣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那天起,我们就心安理得地接受着来自父母的无微不至地呵护与关爱,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们也渐渐发现:在享受这份关爱的同时,我们也经历了各种考验和困惑。成长中的你是否有些感慨想说给爸爸妈妈呢能不能放下心中的顾虑,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呢?(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看来,面对人生,面对爸爸妈妈,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静静地聆听黄蓓佳阿姨的“心声”吧。
二、速读课文,感知情节,梳理结构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尽量记住主要情节。读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理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及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
1、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