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培养三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1/22 12:01: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3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语感培养三题
 江苏海安隆政初中 胡国林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所谓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迅速、敏锐、准确的感受能力。加强学生的语感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也是“大语文教育观”的具体体现。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笔者不揣浅陋,略述拙见,与同行共勉。
  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教学角度来说,训练语感最基本、最有效的方式是诵读。诵读,是一种能充分传达文章情意的自然读法。不求声音宏大,但求读得清爽、自然;不求字正腔圆,但求读出节奏、情感。该激昂处还它个激昂,该委婉处还它个委婉。鲁迅《朝花夕拾》写三味书屋老先生读“铁如意,指挥倜傥……”时,虽然向后拗过去的状貌近于可笑,但鲁迅还是赞赏他读书入神的态度。不少文章大家的敏锐语感,都得益于这种入神的读法。
  l、多读读熟。从思维的角度看,语感思维是以语言经验模式为契机的主体对语言主体的直接感应,没有语言经验的大量积累,也就不可能形成语感,广泛地涉猎各类文章,就能积累大量的语言经验,天长日久,自然就会形成较强的语感。对名家名篇、精粹短文,要熟读背诵,烂熟于心,日积月累,便会熟识各种形式结构,习得语言知识,增强艺术语感。有句哲言说得好:“语感是言语对象对人们语言器官长期雕琢的结果,是学习规范语言长期积淀的结晶。”“长期雕琢”和“积淀结晶”,正说明了多读读熟对培养语感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培养语感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2、强化朗读。朗读要“目视、口诵、耳听、心维”,多方面立体化感知文章,使文中之意皆出于我之口,文中之情皆出于我之心。只有通过反复的朗读训练,体会领悟文中的情感,加上适当的语气语调,才能产生较好的语感效果。赵忠祥在解说“动物世界”时,每次都能给我们以亲切的感染和美的享受。这都是他长期从事播音工作,有极好的语感的结果。朗读训练,可采取两种形式。一是整体朗读。以一则相对完整的材料或一篇文章为朗读对象,以感知作者思想感情或审美倾向为目的的朗读。教师可事先作示范朗读,学生试读后,作评价、点拨,再让学生带着倾向性分角色朗读。如此反复两三次,学生便能较全面深刻而又主动地感知作品的意旨和审美情趣。二是情境朗读。在学生朗读前设置情境,把学生导入某种情境之中,让主客体达到一定的和谐,再进行朗读,会加快感知的速度,易引起朗读者与作者的共鸣,甚至产生对原作品的艺术再创造。
  二、词句训练,品味语言
  语感是读者对语言直觉的整体的感受,是由语言文字引起的复杂心理活动和认识的过程。训练语感,必须了解字词的意义和情味。叶圣陶先生告诫我们,语文教学不应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辞法。“最紧要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领会那话中的话,字里行间的话。”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加强词句方面的训练,从课本名篇中寻找精彩的字、词、句、段,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品味揣摩,从而让学生领悟语感。
  l、比较归纳。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句子中词语的删留让学生讨论,在比较中深入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把具有丰富内涵的词语改换成另一词语,让学生在比较中去推敲。阅读教学时,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对原文句子进行改换,在比较中体会不同文体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