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民》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720字。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之《山民》教学设计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要求背诵,让学生进行创意诵读;意象分析法,通过分析意象的深层含义来鉴赏诗歌,并让学生展开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把握课文深邃的思想:对个体生命与生存价值的认识、评判及作者个性意识的复苏。
1.注意诗歌的意象及作者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2.培养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以及审美情趣。
多媒体 音频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导入:
同学们,在初中的时候学过一篇寓言故事,取自《列子•汤问》,故事里有两个人物,一个叫愚公,一个叫智叟,谁能背一背这个故事的关键的几句话?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关于山与路的诗歌——《山民》。
二、导读剖析领悟
1.首先,我们来解题:“山民”指什么人?
幻灯片显示:生在山里,活在山里,死在山里,埋在山里的劳动人民。
2.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首诗歌。
3.示范朗读:
(教师或播放音频)
四步解读诗歌:
请同学们在听朗读的时候思考地找出最核心的意象。
山――海――路
品味诗歌的语言风格。请同学们讨论:这首诗歌与前边学过的三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不同?
平淡 质朴 散文化 叙事
讨论:若你来写这样题目的诗歌,你会选用怎样的语言?你会用《欢乐》、《雨巷》中的优美的诗歌语言吗?
结论:诗歌选用的是本质的、无修饰的、山民的语言。
领略诗歌的表现手法。
象征手法
诗歌中的意象不仅仅是字面意象
山象征着( )
路象征着( )
海象征着( )
4.探讨被重写的现代寓言。
讨论:比较我们学过的古代寓言《愚公移山》,找出两个故事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愚公移山》
山阻塞
路艰险
人移山
代代努力,其诚感天
《山民》
山阻塞
路修远
人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