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铛玉石”——语法结构浅析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二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1/22 10:38: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5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鼎铛玉石”——语法结构浅析

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  李正学

文言文中有大量的列锦式修辞,就是在诗歌或词赋中把大量的名词罗列在一起构成一种特殊的意境,从而表达作者的情感或志向。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便属于这种情况。然而这种用词形式在文言文中并非完全归属于列锦式修辞,我们应该区别对待。杜牧的《阿房宫赋》在揭露秦始皇挥霍无度时用了“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两句话,这里全是名词的组合,但并非列锦式修辞。在古代文选如《古文观止》中注为“以鼎为铛,以玉为石,以金为块,以珠为砾”。冯其庸《历代文选》注释为“视鼎如铛,视玉为石,视金如土块,视珠如瓦砺。”高中语文课本则翻译为“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瓦砺”。从语意上看,这些注释、翻译都是正确的,但其语法结构到底如何理解呢?
在古汉语中,几个名词组合成句的情况经常碰到(这在现代汉语中通常是极少见的),其语法结构一般有如下几种:并列、偏正、动宾、主谓、名词作状语等。“鼎铛玉石”应属于何种关系呢(“金块珠砾”与“鼎铛玉石”结构完全相同,本文不再分析)?从语意上看,不可能是并列关系,因为“鼎”、“玉”是一类,是价值较高的物品,“铛”、“石”是一类,是价值较低的物品,从语意上看,这里的四个名词可以分为前后两用组,即分成“鼎铛”与“玉石”两组名词,这一点是没有分歧的,然而,各组内部名词(即“鼎”与“铛”,“玉”与“石”)间又是什么关系呢?语法界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是主谓关系,即“甲(是)乙”的省略判断句(或动词谓语)的主谓关系,这种主谓关系都是名词两两成对构成的,没有名词活用为作动词的情况,因而完全否决是动宾关系,这种说法是欠科学的。
“鼎铛玉石”中如果认为没有名词活用现象,那就违背了语法的一般原则,即名词不能作谓语的语法原则。所以在“鼎铛玉石”中必然有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语法现象。
首先,我们应该肯定“鼎铛玉石”中的“鼎铛”、“玉石”是两组倒置了的动宾短语,“鼎铛”应是“铛鼎”,“玉石”应是“石玉”,活用作动词的名词分别是“铛”、“石”,宾语“鼎”、“玉”前置于动词之前,在于突出强调宾语“鼎”、“玉”,因而“鼎铛玉石”是两个倒置了的动宾关系的短语组成的。然而,此处的动宾关系则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也不是受动与被受动的一般动宾关系,而是包含主语(秦始皇)对宾语(“鼎”、“玉”)的主观认为(或“以……为”、“看作”等)的意思,因而是特殊的动宾关系,这里出现了“铛”、“石”两个名词的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一种特殊的语法逻辑关系,它的逻辑结构是:主语认为宾语产生了某种动态,
也就是主语(秦始皇)认为宾语(鼎)是谓语(铛);主语(秦始皇)认为宾语(玉)是谓语(石)。
《古文观止》等古代文选中把“鼎铛玉石”注为“以鼎为铛,以玉为石”,正反映了“意动”这一典型的语言特征。把“鼎铛”和“玉石”分别看作“甲(是)乙”的省略判断句主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