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教学设计18
- 资源简介:
约2670字。
《雨霖铃》教学设计
渭南高级中学中学 陈文娟
一、教学目标设计
认知目标: 1. 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 学习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3. 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3.通过课堂教络技术的整合,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充分使用网络资源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一)内容分析:《雨霖铃》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全词以“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二)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
1.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对象分析
(一)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和高一已学过诗词,对李清照等著名婉约派词人有所了解,并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渴求有关的文学知识,但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评价能力尚为欠缺。
(二)相应对策:
充分发掘络状态学习的兴趣,探索网络环境下语文学习的途径。上课前让上查询有关资料,我特意制作了站,给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机会和时间,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三)学法研究:
1、采用网络环境下以实验为途径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
2、研究法。
3、讨论法。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教师引导、组织络资源完成对诗词的鉴赏,鼓励课后的延伸学习。
2、引导上搜集材料,并做成帖子发到“陈老师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资源共享的习惯。
3、把研读心得和讨论成果写成小论文发到校园网上。
五、教学媒体设计
1、将授课内容制作成网页,为学生提供诗词鉴赏助读材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演示需要集中把握的内容。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课件应用分析及效果评价
一. 深情导入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卓尔不群,“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在不胜枚举的柳词中,《雨霖铃》广被传诵,经久不衰。江淹(《别赋》)写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雨霖铃》描绘的就是一幅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它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作品,有哪些特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进入网站,自主学习
(一)明确目标,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一]感知
(二)整体把握,交流学习。
1、整体把握,感知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