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合作、自主、探究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1/21 15:24: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5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激趣、合作、自主、探究
——我教《石钟山记》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六中学  汤胜
一、引言
《石钟山记》是中学教材传统篇目,被清人方苞、刘大魁誉为“坡公第一首记文”。然而在传统以讲为主的课堂教学中,文章教学很难另有突破,文本所蕴涵的人文思想光辉也很难彰显。同时,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所以在传统名篇教学上贯彻这一思想寻求新的突破就成为自已教学的出发点。
  苏文作为一篇游记,不仅以景物描写的形象生动见胜,更以说理透辟见长,且行文缓急有致。其中尤以作者面对“寺僧”、“长子迈”、“唐李渤”之“三笑”引人侧目,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并从网上下载苏东坡相关资料后,便借此“三笑”为激趣点,引领学生走进苏文,想来饶有兴味。
  二、教学理念
  20世纪后叶形成的建构主义理论运用在教学中充分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认为学习者会积极地根据自己的想法来理解所获取的信息并建构意义。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充分激励学生的“内在动机”并引导学生进行意义的建构。只要学生参与越多就越会有自主的感觉和体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互动对象,教学效果和生机应体现在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良好互动之中。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建构主义理论的先驱布鲁纳认为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发现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过程关键在于课堂激趣的过程,它能使学生在瞬间进入自身知识建构的良好状态。为此,在上课伊始,走进课堂,我用这样一段话开头:“北宋神宗时期有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文,他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词,他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书法也自成‘苏体’。他是谁呢?对了,他是苏东坡,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在艺术上独具风格、自成一家的大师却因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