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案17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1/18 21:39:52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850字。

  《短歌行》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析曹操的“忧”的内涵,感受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2、反复诵读,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达到背诵的程度。
  教学重点:理解《短歌行》中表达的作者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政治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曹操对“忧”的超越以及从而体现出来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法,分析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因为性格和志向的不同,每个人喜欢的诗歌类型也各不相同,那我问问大家,初读了曹操的《短歌行》之后,你们喜欢这首诗吗?……答案显然不是唯一的。
  不喜欢的同学首先说说你不喜欢的理由:
  A, 诗歌内容晦涩难懂,
  B, 表达的主题不容易理解
  C, 语言短促,没有诗歌的有美感。
  ……
  喜欢的同学列举出你喜欢的理由:
  A, 内容慷慨激昂,读来很有气势。
  B, 化用诗经中的句子,内容丰富
  C, 四言句式,读来铿锵有力十分整齐。
  ……
  教师总结:大家的理由都很充分那我也来说说我的感受。我觉得这首诗适合每个人的口味:整首诗读来洋溢着一种慷慨激昂,雄浑深远的情感,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深沉发问,还有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胸怀,是那样的大气磅礴,十分豪迈!而其中又不乏细腻婉约的情思,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一句缠绵幽怨,“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暗自苦恼。所以这首诗既有豪迈的气势又有婉约的词句,不管是哪种性格的人都会喜欢它。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曹操的《短歌行》,品味这耐人寻味的情感。
  二、检查预习
  1、关于题目《短歌行》: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短歌行》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原作共两首,课文选的是第一首,是曹操的传世名篇之一。
  2、关于曹操: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学生对曹操的理解可能更多地会受到“尊刘抑曹”的影响,不能公平地评价曹操,而学习这首诗能让我们从历史的高度上更好地认识曹操。
  教师总结:历史上的曹操形象:
  A政治家(丞相):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用人唯才,吸纳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B军事家(统帅):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
  他削平群雄,击灭袁术、袁绍,统一北方,形成与吴、蜀鼎立的局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C文学家(诗歌领袖):建安风骨的领袖,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建安诗人大都经历了汉末的离乱,所作诗歌主要是因事而发,悲壮慷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3、关于创作背景:
  据考证,这首诗作于曹操的晚年,即东汉末年的建安十三年( 208 )曹操大败于赤壁之战以后。当时曹操已经 53 岁了,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感叹时光易逝,去日苦多,功业未成的苦闷和要求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情怀。全诗共 32 句,分为四层,每层 8 句。
  三、整体感知
  1, 播放配乐朗诵。
  2, 学生自由朗诵。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语调,读出慷慨之情。
  3, 全班同学齐读,看能不能读出作者的那一份慷慨悲壮。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