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潜在功能的挖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文言文教学潜在功能的挖掘
盐官镇郭店中学 唐振豪
关键词:文言文 潜在功能 挖掘
论文概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要求更注重学生在文言文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我认为初中文言文的教学应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功能。
挖掘文言文教学潜在的功能,就是把文言文教学的重心从翻译课文、分析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转移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审美意识的增强、人格的自我完善上来,重新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我们要开启智慧,放开眼光,大胆创新,让中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她的魅力,就必须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拓展,让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我们要挖掘祖国文化内涵,重视文言文美育,充分发挥文言文教学的美的因素,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充满审美愉悦,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审美。文言文教学在"育好人"这个问题上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们要挖掘古文深层内涵,运用古代名人的人格魅力,促进学生完善自我人格。
正文: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传统的教学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过于注重语法教学而忽略了文字美的赏读;过于注重条分缕析而忽视了内容美的领悟;过于注重固定化的授予而淡化了形象美的感动 。笔者连续三年对初一级新生和初三毕业生作了关于对文言文学习态度、兴趣和成效方面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普遍认为文言文既繁琐难学又没有多少实际价值,学生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厌学古文症的现象。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改革,新的要求更注重学生在文言文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我认为初中文言文的教学应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功能。
挖掘文言文教学潜在的功能,就是针对文言文的特点——半门外语,把教学的重心从翻译课文、分析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转移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审美意识的增强、人格的自我完善上来,重新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一、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的大会上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能力已成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培养富有创造精神的学生正是我们学校教学改革的最高目标。相比较而言,文言文教学是创新教育比较薄弱的环节。许多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有相当程度的畏难情绪和厌恶感,传统的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被许多教师奉为至宝,在学生方面却异化成为令人头痛的紧箍咒。 这种文言文教学模式,遏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令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篇沦为学生难以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残羹冷炙”。我们所要做的是:开启智慧,放开眼光,大胆创新 ,让中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她的魅力。 我认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从以下几方面培养:
1、 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创新教育离不开个性教育,正如著名特级教师陈钟梁说:“创新的土壤是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文言文课堂教学应通过发展个性,进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发展个性的重要一环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就意味着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 人,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去研读课文,用自身的体验和感情去解读作品,对作品中不确定的 “空白”处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多角度的观察,更新途径重新审视,藉此来提出创新的观点,不能让现成的结论套住学生的思想,扼杀自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