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教学设计7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1/12 11:35:1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950个字。

  十九《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张萍
  教学目标:1、了解《儒林外史》,学习通过对比和衬托表现人物的写法。
  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讽刺手法的运用,理解范进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3、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残害和社会的世态炎凉。
  教学重点:1、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及讽刺艺术。
  2、概括人物的性格。
  教学难点:1、分析范进中举而发疯的原因。
  2、写张乡绅与范进对话的作用。
  教具:录音机
  教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被古人称作人间四大幸事。前三件人皆有之,惟独第四件乃幸中之幸。试想:插花游街,衣锦还乡,该是何等的荣耀!于是就有了一代一代士子的“十年寒窗”,于是有人“金榜题名”,有人“一举成名天下扬”,这不,报录的人来了,范进中举了,“金榜题名”了,可范进呢?我们一起去看-----(板书)
  二、走近作家作品
  1、作者:吴敬梓,字敏轩,安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
  2、作品:本文节选自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主要描写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揭露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它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典范。
  三、回溯科举常识
  1、科举制度的起源:始于隋唐时代,明代八股取士,清代实行分级考试。
  2、清代科举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的前三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3、科举历程:童生→生员→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4、科举内容:八股文、五经、四书。
  四、放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1、在听的过程中,勾画出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并判断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①范进、胡屠户、范进娘、胡氏、众报录人、邻居甲、众人、众邻居、报录人中的一个、邻居乙、邻居丙、管家、张乡绅。②范进
  2、框出文中的生字难词
  五、点生上台演示基点梳理1---4,师生共同订正答案。
  六、师生互动,研讨并探究课文。
  1、《儒林外史》这个书题如何理解?
  儒林:指读书人这个阶层;外史:是记载那些没有写入“正史”的不堪称道的轶事的。
  2、试划分本小说的情节结构。(五部分或三部分均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