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学案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1/12 10:47:48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600个字。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诵读全文,读出文章的韵味,理解文章的意境。
  2、学习记事、写景、抒情的融合感悟作者简洁的语言特点
  3、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
  二、重点难点
  1、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2、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三、作者及背景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字的写景小品,写于他被贬在湖北黄州之时。在文中我们看不到一般人被贬官的挫折、苦痛和郁闷,我们却只看到夜晚游历快乐和闲适。似乎是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我们不妨来一起耐心寻味。
  四、翻译课文
  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欣然:愉快地,高兴地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
  2、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
  念无与乐: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遂:于是,就相与:共同,一起。
  译文: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空明:清澈透明交横:交叉错杂盖:原来是
  译文: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不过。
  译文: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五、问题探究
  1.试想苏轼为何要夜游?
  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起一同贬官到黄州的好友,想一同赏月。
  2、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从文中可以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